【邓正梁院长】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与处置(图)


出现头晕目涩、耳鸣腰酸等症状的肝炎患者,属于肝肾阴虚型,需要滋阴补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A、B、C、D、E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当人体感染病毒之后,人体对病毒与肝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肝细胞损害与病毒繁殖持续存在。

最常见的肝炎病因为病毒性肝炎,A型及E型通常借由食物及水传染,B型肝炎则主要由性行为转染,但也可能是母亲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传染给胎儿。B型和C型可以经血液传染,常见途径包含共用针头。D型肝炎只能感染已经感染B型肝炎的患者。

A、B、D型可借由疫苗预防,药物可治疗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肿大、肝功能损害,有些还会出现黄疸与发烧。病毒性肝炎的特性是,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

B型肝炎病毒与C型肝炎病毒都是狠角色,传染性很强,除血液传播外,接触患者的唾液、精液和乳汁也会被传染,因此家人、夫妻、母婴和医护人员都是易感人群。B型肝炎和C型肝炎很容易转为慢性肝炎,如果不及时、对症、规范治疗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肝炎,临床上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型肝炎与瘀胆型肝炎等。

A型肝炎与E型肝炎,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疗法,就是以休息与补充维生素、保肝药物等为主。急性B型肝炎,治疗如同A型肝炎,症状可能包含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发黄、发烧和腹痛。慢性B型肝炎与慢性C型肝炎、慢性D型肝炎的治疗,是目前有待突破的问题,还是以服用抗病毒药,与使用免疫调节剂为主。

病毒性肝炎,在中医隶属于黄疸、胁痛、疫毒、肝瘟、郁症等。

中医认为,肝与脾、肾有关系。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脾主运化而恶湿。急性病毒肝炎,湿热内伏,饮食不节,导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湿热蕴结导致恶心、厌油、腹胀、黄疸等。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正气虚损与湿热病邪蕴结,缠绵羁留体内形成疾病迁延不愈。肝郁化火,日久灼伤肾阴,形成肝肾阴虚。肝郁脉络阻滞,久而成瘀。

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治疗上,如有身目发黄、恶心厌油、胁胀脘闷、食欲不振、大便黏滞臭秽,属于肝胆湿热,治疗上应该是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常用药有如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龙胆草、赤芍、大黄等;若是脘痞腹胀、体倦肢困、大便稀溏,属于肝郁脾虚型,应该疏肝健脾,常用药有如党参、柴胡、郁金、茯苓、麦芽、白花蛇舌草等;若是头晕目涩、耳鸣腰酸、少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属于肝肾阴虚型,需要滋阴补肾,常用药有如生地、麦冬、女贞、旱莲、白芍、枸杞、丹参、白花蛇舌草等;若是肝脾肿大,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两胁刺痛,属于瘀血阻络,应该要活血化瘀,常用药有如鼈甲、桃仁、川七、枳壳等。

肝癌死亡率一直位居台湾癌症死因之前几位,死于肝癌的病患中,大部分为B型肝炎带原者。大部分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之后会痊愈,但少数,尤其是出生就感染的婴儿,无法将病毒清除,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6个月以上呈阳性,即成为带原者,若e抗原(HBeAg)也阳性,表示病毒量多,传染力强,罹患肝癌的机率亦高。

B型肝炎带原者可能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发现自己是B型肝炎带原者应该确认自己肝脏的状况,定期追踪。B型肝炎带原者的肝脏损伤过程中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追踪检查是相当重要的!

C型肝炎感染过后,会产生C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而当病毒抗体阳型持续6个月以上,就叫慢性带原者。B、C型肝炎带原者,肝功能正常,应每半年追踪肝指数、甲型胎儿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及超音波;因肝硬化、肝癌初期的症状多不典型,有些人会胃口下降、体重减轻、容易疲劳、肚子痛、皮肤、眼睛变黄等,也可能完全没症状,因此定期追踪,早期诊断才是慢性带原者最好的处置方法。

本文留言

作者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