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连续出问题买理财和信托的朋友要小心了。(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8年1月16日讯】黑龙江曝出一则重磅处罚,黑龙江银监局查处了工行,黑龙江省分支机构违规对公理财事件。据了解,工行黑龙江省分行6支、金额54.7亿元理财产品涉嫌违规,自2015年6月以来辖内13家分支机构多次违规销售对公理财。这次所幸的是已经全部结清,没有造成损失。
据了解这起案件所谓违规销售,是指被罚银行将非保本理财销售给同业客户,但私下违规签订兜底协议。也就是说,将非保本理财当成保本理财卖。这属于违规修改合同文本。
但不是所有理财都能这么幸运了,中融信托的产品也出问题了,本应2017年12月15日到期兑付的信托资金,刚刚因信托公司的一纸公告,宣告原本承诺的延期到2018年1月10日还款计划落空,继续延期兑付,兑付期限未知。据了解,这次出事的中融信托旗下的嘉润30号和31号两个产品,都是由一家省级国资平台借款或担保的。要知道,此前国内信托、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行业曾有一个“行规”,省级政府国资平台的项目很保险,不会出现兑付问题,出问题都是那些市级县级的国资平台。
这一事件发生后,小伙伴们惊呼,省级平台以后也可能靠不住了!据说中融嘉润31号的借款人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中融嘉润31号的借款人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并有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
两个信托计划的合计资金15亿元,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1月10日已经回款6亿左右,加上利息,仍有近10亿资金尚未回款。信托的收益不到年化8%,主要用途是国企改革,债务重组,资产并购。目前,云南省国资委已答复拟对借款人进行注资。借款人承诺,以云南省国资委增资款,优先偿还中融信托的信托贷款本息及罚息。
大家以前的印象中,银行理财和信托是没风险的,是肯定会还钱的。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他们一般就是两个手段,一个是借新还旧,前面的钱还不上了,就发一期新产品,然后兑付之前的投资以及利息,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项目能发到78910期,很多都是还不了钱,就这么续下去。直到他能还钱为止。
第二个是用自有资金垫付,一般银行和信托,用自有资金把坏账的项目垫付掉,然后慢慢的要账,他们是有收益的,所以一些小的损失和延期基本也能够垫付的起,但大的损失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一般大的损失通常还是会用借新还旧这一招,只有小的损失,或者延期支付才先自己垫付。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银行理财和信托很安全,不会出问题。但其实他们的资产质量堪忧。很多钱根本就不知道拿去干什么用了,也没有明确的还款来源。
去年的一系列银行监管动作,最后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说要让投资者风险自担,如果这个项目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不能借新还旧,更不能在自行垫付,换句话说从2018年开始,一些到期未偿还的项目,就不能再续下去了。
因为资管新规的缓冲期在2019年上半年结束,一般这种信托和理财的周期怎么也得1-2年,甚至更长,所以很多产品恐怕就要提前暴露在阳光之下。比如2017年12月,中泰信托也受到处罚,两个原因,一个是其控股股东穿透后是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受益人不明;其次是因为他为银行机构出具兜底承诺函。
综合来看,兜底已经被列为违规行为,成为金融的重点整治对象,能兜底的也不会再去顶风作案了,那么这种固收类资产的风险也就全都暴露了,所以我们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千万千万要小心,不能再盲目迷恋银行,信托这些牌子,而是一定要认真的去研究产品本身,比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定问清楚。
第一,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什么,他投给了谁,干什么用去了?
第二,这个钱用在哪了,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福建,浙江这种地方安全性要高一点,用在欠发达地区东三省,河北,山东或者西部风险要更大,这些地方都是违约集中爆发地区,可能没事的都会被牵扯上。用在省里的项目要比用在地级市的可信度高,但也不是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三,投资时间不要过长,2年这个周期,确实不容易把握,未来两年是明显的紧缩和监管周期,银行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风险也会上升。
第四,分散,分散,还是分散。一定要把钱分散开,买不同公司的不同项目,比如10份,20份,这样万一踩到雷,你也还亏得起,如果一把梭,把钱押在一个项目上,万一这个项目真出问题,那就彻底毁了。那有没有可能买10个项目,4-5个项目都出问题呢,有这种可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