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谈谈消失了的节日与节日变迁(组图)

 2017-12-01 0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谈谈消失了的节日与节日变迁
所谓元正,又称为元旦,一年之始的日子。(图片来源:Pixabay)

宋王懋《野客丛书》载:“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谓前三后四。”较之今日政府和民间所推崇的节日,已经大相径庭了。

冬至作为表示一年天时和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之一,除极个别地方还以家庭为单位,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祖活动外,基本上只存在于挂历某个日子的附注位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元旦

所谓元正,又称为元旦,一年之始的日子。民国成立后,全国采用西历,夺了“元旦”二字,代称西历每年的第一天,古之元正、元旦则被名不符实地称之为“春节”--因为每年的春节,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天寒地冻,根本见不到丝毫春的影子。

寒食

寒食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其起源与春秋时的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国外,等到晋文公回国即位后,他不愿做官,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逼他出来,结果他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于是晋文公规定每年的这一天禁止动烟火做饭,以寒食对介子推表示悼念。

宋周密《癸辛杂识》载:“绵上火禁,升平时禁七日,丧乱以来犹三日。相传火禁不严,则有风雹之变,社长辈至日就人家以鸡翎掠灶灰,鸡羽稍焦卷,则罚香楮钱。有疾及老者不能冷食,就介公庙卜乞火,吉则燃木炭,取不烟;不吉不敢用火。”这些说法已经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连“寒食”是什么意思可能都弄不懂,遑论过什么寒食节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管有没有道理,一些新的节日出现了,一些旧的节日消亡了,原本十分正常。不过,有些消亡的节日与今日社会气氛倒很是合拍,辑录在此,看看它们有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谈谈消失了的节日与节日变迁
中国历来重农,到今日为止,仍然也还是个农业国度。吴俗就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摄影:李芳)

田生日

一曰“田生日”。元陆友仁《研北杂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周亮工《书影》载:“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中国历来重农,到今日为止,仍然也还是个农业国度,农民虽然大量进入城市觅寻吃食,可城市对他们却不太客气,所以大多数人还是视农田为他们的根本。可惜,农田似乎日渐疲老,出产财富的能力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上上下下为农村、农业、农民等所谓“三农”问题大为挠头。如果现在一到正月初三,全社会一起来给田过过生日,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

开市日

一曰“开市日”。清顾禄《吴趋风土录》载,正月五日是“路头神”的诞辰,一到这天,众商家便“金锣、爆竹、牲醴毕陈”,“早起迎之”,“谓接路头”。祭过路头神,“悬旌返肆”,便开市大吉了。现在的商人无来由的对数位谐音感兴趣,过年之后开市喜欢选择含“八”(发)、“六”(顺)的日子。

谈谈消失了的节日与节日变迁
“送穷日”大约因地方不同,具体日期也不一样。(图片来源:Pixabay)

送穷日

一曰“送穷日”、“迎富日”。“送穷日”大约因地方不同,具体日期也不一样。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载,正月五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岁时广记》说:“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晦者月尽也,正月晦日也就是正月月末。时人还有一首《送穷鬼》的顺口溜:“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双明辉辉,更有宴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原我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七枚煎饼、一只芭蕉船,就可将穷鬼送走,如真能如此,对普天下的穷人来说,那多美妙啊!

“迎富日”乃蜀中之俗,清钱大昕《养新录》载,魏华父有《二月二日遂甯北郭迎富诗》:“才过结柳送贫日(这里还有一个什么结柳送贫的),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俚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唉,其实古人也知道,穷难送富难迎啦!不过,人们有这样的心愿,总是好的吧。

責任编辑: 隅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