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斌院长】《寿世青编》-食忌说 食饮以宜(图)
生菜、水果等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食用宜谨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食忌说
脾为脏,胃为腑,两者是互为表里相关的。胃是容纳饮食谷物的地方,脾在身体的中央,将吃进去的食物消磨运化而产生气血,来灌溉五脏六腑,荣养全身。善于养生的人,不可以不用“美食”来调养身体。这里所谓的“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或奇珍异品等食物,它指的是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生冷的食物不吃,粗硬的食物不吃,已经吃饱了不要勉强过度进食,已经喝够了不要勉强过度饮用。要肚子先饿了才吃东西,但也不要吃的过饱;要先口渴了才喝水,但喝水也不要过量。
孔子说:“食物放久了会腐败变质,腐烂变质的鱼肉不吃,色泽不新鲜的食物不吃,臭掉有异味的食物不吃,做菜不得法不吃,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以上这些,如果不加注意都会损伤胃气,不但能致病,也会伤害生命,希望活得长久的人,都要深以为戒。而奉养老人、疼爱幼儿的人,和那些期望颐养天年的人,更应该要多加注意。
食饮以宜
最适当的饮食习惯,是要等有饥饿感时才进食,吃的时候咀嚼得越细越好;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喝的时候要小口小口地喝。不要等到过度饥饿时才吃东西,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得过饱。如果在觉得很渴的时候才饮水,也不要一口气喝太多的水。食物越精美细致越好(注:意思是食物不要过于粗糙),饮水越温热越好(注:意思是不可喝冷饮,以符合人体温度的饮水最为恰当)。烹饪的调味料不可超过食物的气味,肉食的味道不可超过饭食的味道。吃东西要先吃热的,再吃冷的。
说明
以上两篇谈的是正确的饮食习惯,这对养护脾胃来说,至关重要。脾胃一伤,百病丛生。临床上常见许多患有胃肠疾病的人,但知吃药来解除胃肠的不适,而不知从正确的饮食习惯着手,以致病情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其实若平时多加注意以上古人所强调的养生习惯,不须服用任何药物,大部分的胃肠毛病,一个月的时间即可缓解大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的养生观里,非常忌讳任何会损伤脾胃功能运作的食物或饮食习惯。有些小细节,却正好与现代所流行的饮食观相反。例如,“生冷的食物不吃”。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生菜、水果富含酵素,生吃对人体较有助益,然而这是单从营养成份对人体助益的角度来看的。古人对人体的认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任何生冷的食物,都易损伤脾胃的阳气,造成脾胃功能运作失常,进而导致许多胃肠或其它内科疾病。这几年流行的精力汤等生机饮食,就有许多人因为早餐过食生冷食物而生出一堆病来。古人对食物的认识,首重食物的“温热凉寒”等四性及“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不同的食物均有其独特的寒热之性,相对的人体也有不同的寒热体质。寒性体质的人,要食用温性、热性的食物,才会舒服、才有助益,若过食寒凉的食物,反而会加重病情。以猕猴桃(奇异果)来说,从现代营养学来分析,其富含维他命C、E,有诸多说不完的功效、好处。但猕猴桃性寒,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吃了却无法享受它所带来的好处,反而只会伤害到身体。临床上确实看到一些人执迷于现代营养书上所说的某些食物的营养功效,却不去分辨食物的寒热属性与身体是否适合,因而吃出一身病的。这是现代注意养生的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