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简介(组图)

 2017-11-13 05: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简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

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

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简介
孙中山撰述《建国方略》。(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世凯,宣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翌年,因受旧桂系军阀挟制,被迫去职,赴上海着书立说,撰述《建国方略》。

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重返广东,次年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组织大本营,准备北伐。

1922年因陈炯明武装叛乱,中止北伐,被迫退居上海。1923年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遗着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刊行。

責任编辑: 兰雪晴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