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斌院长】《寿世青编》-养肝说(图)
养肝的要点在于戒除发怒,这是养生的第一法。(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肝是魂所居之处,它开窍在眼,在八卦的方位属震,通于春气,主春天升发而动的时令。但是木能引动像风一样的病症,所以《内经》说:“诸多因风气所致的肢体振摇、头晕、目眩的病症,大都与肝有关。”又说:“人身中的阳气,在精神过度紧张和机体过度疲劳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亢盛,而阳气亢盛,必然消耗阴精,如果长期如此,就可以造成阴精枯竭。阴精越亏虚,阳气就越发显得相对旺盛,形成恶性循环。尤其到了夏季,自然界中的阳气旺盛,又能助长人体内本已亢盛的阳气,使阴精进一步受到煎熬,最终完全干涸,而成为‘煎厥’病。”
又《素问・脉解论》说:“有的病人气少而容易发怒,是因为少阳之气郁滞,失去调节作用,阳气郁结在体内不能正常通达于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病名叫‘煎厥’。”所以戒除发怒并涵养人体的阳气,使郁结的肝气得到舒发,就能让人体的阳气生生不息。
《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人体中的阳气,还可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于头部,便发生昏厥,成为‘薄厥’病。”中医认为肝有贮藏并调节血液的功能,故亦有“血海”之称。肝的经络循行往上与督脉交会于头顶,而发怒容易动火伤肝,使肝的火气上逆,气又领着血液往上冲,使血液积聚在头部而昏倒,就会产生“薄厥”的病症(即现代医学的脑溢血症)。薄厥就是属于气血多而旺盛的病症。
所以肝藏血液,血气和顺则身体润泽,血液衰少则身体枯萎。因此,养肝的要点,在于戒除发怒,这是养生的第一法啊!
说明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主疏泄,也就是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二是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人体的肝气必须像树木一样畅达、舒畅,气血的运行才会顺畅。若情志不顺,肝气郁结,血气不通,在女性容易发生乳房纤维囊肿、肿瘤或子宫、卵巢肿瘤等病症,男性则容易发生肝炎或肝肿瘤的病症。临床上,许多得了乳房、子宫、卵巢、肝肿瘤的患者,经由手术治疗后仍容易复发,有一部份的原因是个人情志上的郁结不畅没有得到适当的舒畅调节,使气血反复郁滞而使肿瘤复发。
人的身体若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或机体过度疲劳的状态,则容易耗损人的阴精,阴精过度耗损时便容易使虚火亢盛,而虚火亢盛又容易使阴精煎熬而干涸,造成恶性循环。对于长期熬夜晚睡及晚上工作的人来说,最容易耗损阴精。中医有一句话“白天养阳,晚上养阴”。以一日分四季来说,晚上九点至凌晨三点属冬,冬在五脏属肾,肾又属水。所以晚上九点以后不休息拚命工作或熬夜晚睡的人,最容易耗损肾水(阴精)。阴虚阳亢或阴虚动风常见许多病症,简单地举例来说,阴虚阳亢常见失眠、高血压,阴虚动风常见帕金森氏症。
另外,若这个人是属于气血旺盛的体质,由于情志不遂大怒则容易血气上逆于头,而发生脑溢血昏倒而危及生命的病症。
所以养肝的首要之务,就是要培养“大忍之心”,对于任何不顺心之事,都能不郁闷、不生气,以淡然、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这就是养肝的第一法!
原文
夫肝者,魂之处也。其窍在目,其位在震,通于春气,主春升发动之令也。然木能动风,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设气方升,而烦劳太过,则气张于外,精绝于内。春令邪辟之气积久不散,至夏未痊,则火旺而真阴如煎,火炎而虚气逆上,故曰煎厥。
按《脉解论》曰:“肝气失治,善怒者,名曰煎厥。戒怒养阳,使生生之气相生于无穷。”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菀,结也。怒气伤肝,肝为血海,怒则气上,气逆则绝,所以血菀上焦。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曰薄厥。积于上者,势必厥而吐也。薄厥者,气血之多而盛者也。
所以肝藏血,血和则体泽,血衰则枯槁。故养肝之要在乎戒忿,是摄生之第一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