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新发审委亮相 学者狠批股市弊病(图)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股市实施注册制。(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10月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最新的一届发审委由42名专职委员和21名兼职委员组成。A股引发争议的一个原因,就是发审委有绝对权力来决定某家企业是否能上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因涉及利益,只有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才能解决问题。

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聘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的公告》。公告显示,发审委不再有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之分。第十七届发审委由42名专职委员和21名兼职委员共63名委员组成,来自证监系统的委员人数过半。其余委员来自各部委、高校、金融机构等。

公布的名单中,来自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监局的委员达到19名,加上来自证券交易所的14名委员,证监系统的委员人数达到33人。

发审委全称是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属于中国证监会管理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股票发行审核工作。根据其公布的发审制度,一家企业想要上市,需要经过10个步骤:受理、反馈会、见面会、问核、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审核、核准发行。

发审委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顺利在A股上市,因此一直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从中国大陆官媒报道可以看出,发审委是油水丰厚的部门,也是权力寻租、贪腐严重的部门。最近的一起案例是在今年4月份,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兼职委员冯小树,参与多家公司首发申请审核,手握重权利用各种方式收受贿赂,被官方没收违法所得2.48亿元(人民币,下同),并处以2.51亿元的顶格罚款,共计4.99亿元,并对冯小树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无论是2015年11月落马的原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还是证监会原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量、原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发行三处处长刘书帆等,都说明“发审腐败”不容小觑。因为发行审核部门掌握着某家企业能否上市发行股票的绝对权力,所以发审委一直是证监会里最重要的实权部门。

9月28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参加“新浪·长安讲坛”时表示,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路线的问题。

吴敬琏分析认为,A股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高度不对称,股市的信息披露应该是准确、全面、及时的。“至于说风险大小,只要信息充分披露,愿不愿意买?愿意用什么价钱买?是由投资者决定的,因为投资者有厌恶风险的、也有比较偏好风险的,这是应该由他们决定的”。

吴敬琏说,“但是在中国,监管路线一直以来都是审批制,造成了很大的寻租环境”。

吴敬琏直言,“因为牵扯到利益,只有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个事儿才能解决。”

吴敬琏认为,注册制应该推行,但是与注册制配套的信息披露制度一定要做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发财的,是属于违规甚至刑事犯罪”。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7月18日发文提出:取消证监会发审委,由市场选择优质上市公司。

刘姝威认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供给或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发审委审核IPO,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大股东减持套现,不仅金融资源没有实现优化配置,而且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刘姝威表示,由市场选择优质上市公司的供给侧改革,可以替代由发审委审核IPO的供给模式,由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促进证券市场的存量重组和增量优化,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