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9月30日讯】9月29日一大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出现了显著的“下调”。
1、官方的人民币中间价下调84点,报6.6369。这是连续第五天下调,也是5月初以来的最长连降;过去5天,人民币中间价对美元下跌了500个基点。
2、在岸、离岸人民币直线下挫,日内均跌超200点。其中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6.68关口。
看看下面的走势图,在岸人民币(上)和离岸人民币(下)的走势竟如此的步调一致:
截止9月29日在岸人民币(上)和离岸人民币(下)汇率的走势图(网络图片)
由此可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4个多月的“大升值”告一段落。自9月8日开始的“贬值”趋势非常明显。
如果说在4个月“大升值”过程中,人民币多头对空头进行了一轮超乎预期的“大屠杀”;那么,9月第二周以来的贬值,则对“恶意做多人民币”的机构和个人,进行了一轮“大反击”。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5月以来的“升值”和“贬值”周期,都是怎么来的?
1、先看升值周期:
升值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避免跟美国撕破脸,打大规模贸易战。中美贸易一直不平衡,在每1美元的双边贸易中,大概有0.75美元是美国在买中国货,只有0.25美元是中国在买美国货。不平衡的原因还有很多。
川普(特朗普)上台之后,虽然中国加大了从美国进口商品,但贸易不平衡的局面没有改观。8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为了增加从美国的进口,抑制对美国的出口,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升值。当然,过去几个月“川普新政”遇阻,客观上也让美元走弱。
5月到9月的人民币大升值中,最显著的信号是5月末央行宣布: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在民间看来,这其实就是央行干预的信号。
在这一波升值中,人民币在岸价格从6.9080升值到了6.4345附近,幅度达到6.8%。基本上扭转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逼迫一些“换汇党”吐出到手的美元,兑换回人民币。
2、再看贬值周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逆转出现在9月8日晚上,当时有媒体报道说,央行发文从9月11日起把“外汇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它的含义是:取消了一项“抑制人民币贬值”的规定。所以,市场解读为:人民币贬值周期宣告结束。果然,从那时起,人民币对美元就开始一路走强,对“恶意多头”、“跟风多头”进行了大反击。
央行选的时间点也恰到好处,因为半个月后美联储宣布“缩表”,而川普政府随后也公布了“减税”的细节,这两个因素造成了美元的走强。由此可见,中美高层存在“顺畅的”沟通。
9月27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对“支持小微企业力度较大”的银行“定向降准”。虽然这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再次转向,但“定向放水”是确定无疑的了。尽管央行还没有正式宣布“定向降准”,但市场预期已经形成。
在美元“缩表”的时候,中国“定向降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当然要贬一波。
而为了不让大家误解,央行在9月29日当天通过“逆回购到期”的方式,收回了1600亿资金。
3、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
对官方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央行显然试图加大波动的幅度,双向打击投机者。也就是说,“恶意做多”和“恶意做空”人民币的,都要惩罚。央妈要的是“恩威莫测”,让你不敢来投机,是首要目标。
其次,将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让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观,让人民币从“中美贸易因素”中解套,最终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当然,这个过程将比较漫长。
4、要不要换美元?
估计很多人会问:我要不要换点美元?我换的美元,要不要换回些人民币?笔者的看法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未来有实际需求(比如子女即将留学等),还是要换点美元,目前价格比较合理。
如果仅仅是资产配置,那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美元是用来避险的。短期投资收益一定是很一般,这是国家有意造成的一个局面,否则大家都去换了;如果你只是想挣快钱,还是别换美元,的确没有快钱可挣。
从避险角度讲,一个殷实的家庭应该拥有一些美元,而不在乎一两年、两三年的收益,那是你的“资产压仓石”,跟保险柜里的金条一个道理。
【免责声明】看中国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看中国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请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操作而产生的全部责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