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从中可以阅读到老子的思想精髓。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的经典之作,千古以来对《老子》的解释很多,但可以说绝大多数是站在常人的基点上,从字面上去理解的,理解不了老子说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和老子所在层次的心态。
《老子》其实是一本讲修炼的书,书中涉及了不少修炼的理,以及站在修炼的角度看治国,处事的原理,方法等。
本文试图从修炼的角度解读《老子》的部分章节,也是在笔者所在层次认识到的,供大家参考指正。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这里其实是讲的相生相克的理,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有难就有易,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理是一个很高层次的无形的生命,老子用功能看到了他,而不是常人认为的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
这里讲的圣人其实是有教化世人的使命的修行深厚的人,他们自身强大的能量场可以正一切不正的因素,表现在人这里就是他们说的不多,做的看上去也不多,但人们可以自觉的跟着他们做正的事,而圣人又没有对名利的执着,所以从来不自我标榜,而威德永存。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大家。
解读:这里其实就是说圣人为君教化民众放下对名利情的执着,这样人群总的来说德的成分就很大,国家就长久,强大。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这是老子对在很深的禅定中看到的景象的描述。这种景象其实是某次宇宙的初始状态,要定到那样的程度一般的修炼人是很难做到的。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读:圣人的层次远远高于常人,他看常人就像常人看动物一样,所以他说的不多,守住心性,只是简单的教化众生,每个人听不听得进去,听进去多少,能做到多少,是他们自己的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读:同第四章,不同的是某次宇宙的演化过程。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读:天体是宇宙法理开创的,因为同化了法理故能长久,圣人能放下生死,也就是同化了宇宙法理,所以同样超越生死,树立威德。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生命的本源是层层层层的水,原始的生命或者是修炼得很好的人,一言一行都是善的,没有任何争斗心的。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解读:每个人的福分不同,但都是有数的,要惜福更要知足,作为有使命的人而言,做完了自己应该做的就应该自动退出。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执着于感官的享受容易失德,而德又是最珍贵的物质,所以圣人告诫大家知足。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读:同第四章。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解读:这是在描述上古修道人的言行,品格,神态,作为。
老子往往呈现乘坐牛只的样态出现。(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解读:前面几句是老子描述他在很深的禅定中看到的万物的演化,后面是说守住心性,同化于道才能长久。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民众的道德水准越高,社会就越和谐,君王和政府需要做的就越少,民众也就感觉不到他们所做的。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读:同第四章,讲老子在禅定中看到的物质演化过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读: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作为修炼人心性到了那一个层次,就能同化哪一层次的法,修不修,修得精不精进,都是自己的事。
(待续)
責任编辑: 轻描淡写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