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推行的多项新政遭受全面质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6月7日讯】近两个月来,中国A股的股指下跌,诸多个股快速跌停,以至于跌出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并且,IPO(首次公开募股)发行紧急暂缓下的A股,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大涨。
此前,在市场对IPO提速导致股市反应不正常的舆论压力下,以及从严控并购重组、高送转到限制减持,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一年多来推行的多项新政遭受全面质疑。
刘士余出掌证监会后就明确表态要从严监管,去年12月3日,刘士余脱稿演讲,猛烈抨击险资举牌是“妖精、野蛮人”,这些曾获得舆论的好评。可是现在,股市没有起色,舆论风向逆转。
刘士余正坐在“火山口”上,面临上任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不光是刘士余,自1992年证监会诞生以后,证监会主席这个正部级职位一直就是“烫手山芋”。从首任掌门人刘鸿儒到黯然下课的肖钢,皆是如此。
从2013年3月上任,到2016年2月20日,肖钢在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共任职约35个月。而在这将近3年的时间里,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光大乌龙指、重启IPO、沪港通、股灾、熔断机制等诸多事件。肖钢是证监会成立以来的第七任主席,在他之前,有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郭树清六任证监会主席。
而在肖钢任内,中国股市发生的事件却是最多的。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关于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记忆恐怕更多是这些词汇:杠杆牛市、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四天四次熔断、史上最早收盘。
刘士余也是这样,在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每一次股指下跌都让证监会主席成为众矢之的,被骂得体无完肤。
从肖钢到刘士余这四年,许多股民的投资经历非常“丰富”,其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世所少有。即使是进入股市不久的散户,在一年多时间里也已经尝遍了中国股市的千百种滋味。有很多投资者都说,“百年不遇的事情都赶上了,这人生算是完整了。”
A股历史上最激烈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骂战也在上演。6月5日,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韩志国在个人微博向支持IPO的叶檀、高善文猛烈抨击。称高善文心理阴暗、言行猥琐,并称叶檀是伪经济学家到处招摇撞骗,其文风保持一贯风格。
5月下旬开始,韩志国在微博上开始抛出一系列观点如:新股的“堰塞湖”,“新股审批不能夹带私货”等,矛头直指刘士余及监管政策。
进入6月,经济学家吴晓求批评金融监管政策的文章被广泛传播。吴晓求的文章重点:刘士余没有理论逻辑水平,当前的降风险和去杠杆会阻碍金融进步,IPO不应该是股市的重点,继续放开并购重组才是股市的重点。
李迅雷、叶檀、高善文等人则处于支持监管政策一方,对韩志国等人反击。
目前,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为70多倍,超过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1000多家,在全球主流股市中属于估值水平最高的市场,高估值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扭曲。
融资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也是市场存在基础意义,融资并不等同于“圈钱”,但是中国A股市场被各界普遍认为是一个“圈钱”市。也造成A股与全球市场、与中国宏观经济背离。
股市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和宏观经济的变化高度正相关。用数据来说话:美国2017年一季度GDP增长1.2%,三大股指迭创新高;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9%,两年之中接连发生数次大小股灾;台湾加权指数已连续16个月上涨,现已站稳一万点;香港恒生指数连续15个月上升,已站上25,600点;日本股市已上涨多年,现在已在两万点附近;连印度股市近年来都已接近翻倍!
刘士余挨骂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得归根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现行中共的证券制度下,在IPO环节,哪家公司有资格上市,何时上市、定价多高,募投项目是否具有盈利前景,全部要由证监会发审委来审定。在并购重组、定向增发与退市等所有环节,也是证监会说了算。
据《中国经济周刊》日前报道,一位刚上发审会不久的拟上市公司董秘说,“你别看这些企业家见多识广,但是到了发审会现场,没有人不紧张,有些人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他就曾听说某公司董事长在IPO无望后直接瘫软在发审会现场,只能由人抬着出去。
所以,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们,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心中的愤慨,对证监会主席的舆论抨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