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反对给先人烧纸钱?(图)


中国人还认为人死后在地狱里要使用“冥纸”,所以要烧纸钱给故去的人,但是佛教没有这种说法。(摄影:乙欣)

大家都很熟悉“十八层地狱”的概念,其实佛教对地狱的描述,各个经文并不完全一样。

佛经中的地狱

《俱舍论》说地狱在南瞻部洲的地底下。《长阿含经》则说,地狱在四大洲外围日月照不到的地方。地狱的层数和样子,各经的说法也不一样:

《佛说四泥犁经》为四地狱;《铁城泥犁经》、《阿毗达摩俱舍论》为八地狱;《中阿含经》为十地狱;《大智度论》为八大地狱和十六小地狱;《正法念处经》、《大楼炭经》为八大地狱,每个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长阿含经》、《起世经》、《起世因本经》为八大地狱,每个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佛说十八泥犁经》为十八地狱;《三法度论》为二十地狱;《马头罗刹佛名经》为三十二地狱。

但各种对地狱的描述,共同之点都是把各种人世间的痛苦事情进行加倍的夸张。在描述地狱的痛苦时,常见的形象比喻是本层地狱里的痛苦是上一层地狱的若干倍,一天相当于上一层地狱的若干年,众生寿命比上层地狱增长多少倍等等。因为众生只有死去,才能进入轮回,才有机会脱离地狱,所以在地狱中的日子就相当于刑期。

这么一级一级的算下来,到了底下的几层地狱,就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了。

世界各大宗教都揭示了置身地狱中的极端痛苦。一些佛经对地狱痛苦的描述,也已经到了无法计算的地步,而佛教传说里最深的、最苦的一层地狱,一般称为“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总之就是要在极长的时间里、忍受极为强烈、密集的痛苦。

一般来说,佛教认为犯了最重罪的人(比如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挑拨僧人关系、让佛身体出血),会堕入这层地狱。

佛经中的阎罗王

关于地狱,中国比较熟悉的还有“阎罗王”的说法。佛经中,关于阎罗王的说法也不是统一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主管地狱的是地藏菩萨,不是阎罗王;《俱舍论》说阎罗是鬼或饿鬼的统治者;《翻译名义集》说阎摩是兄妹二人,兄管制男犯,妹管制女犯;《长阿含经》说,阎罗王虽然负责审判罪人,但是在地狱里过着极乐和极苦交替的生活,一面要受酷刑,被狱卒抓住,往嘴里灌铜汁,一面又拥有高级的享乐。最后阎罗皈依了佛法;有的佛经说阎罗负责审判死去的人,主管他们未来投生的去向;有的佛经说,阎罗并没有审判众生的权力。佛教说六道轮回是因果报应的结果,不需要外力的加入。

假如严格按照这个理论来说,阎罗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因果报应规律的执行者,本身是没有任意审判的权力的。中国传说阎罗王有“生死簿”,大笔一挥就能更改人的寿命,这并不是佛教的说法。

佛道、民间文化的融合

和佛教的其他许多部分一样,阎罗王在中国,也被进行了种种汉化。道教把阎罗王的传说吸收了进来,变成了“十殿阎王”。每一殿的阎王都由一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死后担任。既然是“王”,就得有王的气势。所以中国人又按照中国官府的样子,给阎罗王们创造了宫殿楼宇、卫兵侍从。中国人也给阎罗王们安排了“判官”。中国最有名的判官是嫉恶如仇,又不失亲切风趣的“钟馗”。

有了判官还有了“牛头马面”。“牛头”倒还真来自于佛教。佛经说有一种叫做“阿傍”的鬼将,是牛头人手(《五苦章句经》:“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但是中国人有喜欢成双配对的习惯。于是给牛头配了一个“马面”,作为搭档。衙门里有了官吏、有了狱卒,还缺抓人的捕头。于是中国人又创造了“黑白无常”,有点像西方民俗里的“死神”,专职到阳间抓寿命已尽的人去地狱。无常鬼造型独特,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鲁迅在《朝花夕拾・无常》中说:“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在民间的迎神赛会上“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在一些民间传说中、雕塑乃至戏剧形象中,有的无常的帽子上会写着“一见生财”或“天下太平”之类的字样,这也是中国人为了躲避忌讳,于是造像的人添了些吉祥话,这也是本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民间传说中,无常负责“勾魂”。但是“魂魄”并不是佛教的概念,上述种种神鬼,除了阎罗王和牛头外,其余都属于中国民间和道教的传说,和佛教是无关的。孟婆、孟婆汤也是典型中国民间的说法。

佛教无烧冥纸之说

最后,中国人还认为人死后在地狱里要使用“冥纸”,所以在特定的日子里,要烧纸钱给故去的人,这也是佛教没有的说法。实际上佛教反对烧纸钱。佛教讲六道轮回,认为人去世以后可能还转生为人,还可能变成“天”。烧钱是给鬼的,那你给祖先烧纸钱,不就等于你认为祖先一定轮回为鬼么?

另外,若有念佛而往生净土者,就当下了生脱死,免受六道轮回之苦;如果此人是正信三宝弟子的话,既已往生极乐净土,净土世界遍地黄金所铺,所住皆七宝所庄严而成的楼阁,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心想事成,福报无尽,无所欠缺,何来得取纸钱(冥纸)之需求!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