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盛世气象!他让中国站上世界舞台(图)

 2017-03-22 00: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盛世气象!他让中国站上世界舞台
“千古一帝”唐太宗画像。(网络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以弓箭得天下,戎马倥偬,武功赫赫,即位为帝后,又虚心纳谏,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为最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被世人千古称颂,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盛世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常常对隋亡于暴政引为监戒,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太宗认为,为君王者,应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这是君王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境界。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他善于学习,博览百家,精研六艺,以史为鉴知兴替,虚怀纳谏,以人为镜知得失。

此外,唐太宗深知人为国之先,国为君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此广施仁德之政,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简而言之,唐太宗的德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为君之道,要先存百姓;2、实行宽简法律,强调修德;3、去奢省费,割情屈己;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恢复经济;5、容人纳谏,时刻自省;6、选用廉吏;7、重视文化、道德教化。

为君先存百姓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他认为皇帝的忧患不是来自于外面,而在于自身。皇帝欲望多花费就高,开支多人民的赋税就重,民众因此就会十分愁苦,国家就危险,皇帝也就当不成了。

贞观二年,关内地区发生旱灾与饥荒,有很多百姓卖掉子女来换取衣服和食物,唐太宗不仅下令开仓济民,而且将皇家仓库中的金银丝绸拿出来,替灾民赎回小孩,还给他们的父母。他在诏书中说:“如果能让年成丰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灾祸移到我的身上也甘心情愿。”不久天降大雨,缓解了旱情,百姓都很高兴。

去奢省费

唐太宗初登帝位,就清楚的意识到官僚队伍过于庞大,人浮于事,深感“民少吏多”,弊端很多,主要表现是:耗费资源;职位重叠,互相推卸责任;谋士过多,事情往往得不到解决。为此,太宗推行裁撤机构的改革。结果全国县市减少了一半,州府减少了三分之一。宰相房玄龄遵从太宗旨意,把朝廷文武官员裁减了四分之三,只剩下六百四十三人。令史家称奇的是,如此大动作的改革竟然没有惹起任何社会动荡和不安,可见太宗行事极为审慎,确保不出偏差。

发展生产 恢复经济

唐太宗深知,经过隋朝末年的战乱,百姓渴望安定和休养生息。同时太宗也清醒的意识到,人民为盗乃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提倡崇俭薄赋。他即位后,遣散宫女三千余人以节省国用,又下令停止各地珍贡,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因此他十分注意发展生产,不夺农时以利生产。贞观五年二月,官吏拟调府兵作太子冠礼之仪仗队,当时正值春耕,太宗于是下令改在十月举行。此外,他又招抚流亡回乡生产。百姓自此安心生产,唐朝的经济也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容人纳谏 时刻自省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以纳谏而闻名。太宗认为:“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鼓励臣下进谏,扩大谏官职权,凡诏令不妥须当奏明,不得阿从。比如喜欢直谏的魏征,虽然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但唐太宗却不计前嫌,任他为谏官,允许直接询问政事得失,而且爱护备至。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太宗均虚心纳谏、择善而从。后来魏征死了,他伤心的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次在选拔官员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假冒的人,太宗打算按照已经发布的命令处死他们。兵部郎中戴胄劝阻说,“按照法律应该处以流放。”太宗生气的说,“你想遵守法律从而使我失去信誉吗?”戴胄说,“皇帝的命令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下达的,而法律是国家公布的用来取信于天下的。陛下对欺诈之事很愤恨,因此要杀掉他们,当然也知道按照法律不可以这么做。如果用法律来衡量就可以忍己之小恨而取得整个天下的信任。”太宗说,“你能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后来戴胄几次直言进谏,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没有任何冤狱发生。

太宗对群臣说,“人家说皇帝地位尊贵,什么都不怕。我不是这样,我上畏惧苍天的审视,下害怕群臣仰望,兢兢业业,还怕不符合天意和民众的愿望。”

采用完善宽简的法律

唐太宗即位后,采纳了魏征的建议,确立了宽仁、慎刑的宗旨,太宗认为重视德行比制定严苛的法律更为重要。一次他问大臣王圭,“近代治国者不如古代,为什么呢?”王圭说,“汉代崇尚儒家学说,民风纯厚;近代轻视儒学、重视法律,所以国家就越来越衰败。”太宗表示同意这种说法。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了人家贿赂的绢,太宗知道后说:“顺德这样的人才如果对国家有用,我可以和他共同分享国家的财富,他何必这样贪恋财物呢!”太宗爱惜他有功于国家,没有治罪,并且赏赐他数十匹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反法律接受财物,本来不应该免罪,为什么又赏赐他呢?”太宗说,“如果他有人性的话,接受赏赐比遭受刑罚还感到屈辱;如果他不知道羞愧,与禽兽无异,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

选用廉吏

在选用人才方面,唐太宗平抑门第,命高士廉选《士族志》,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标准,重新评估士族,无功德者一律除名。即注意按照“才行兼备”的标准选用官员,不问出身、不计恩怨。著名的文武大臣中,魏征当过道士,尉迟恭做过铁匠,张亮出身农民。魏征原是太子建成的旧臣,曾谋划过暗害太宗,李靖、尉迟恭是降将,但均被予以重用。他还在隋朝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选拔官员的制度,用科举代门第,破门阀之见,使出身寒微之士有仕进之机。

太宗还对有“品位”的官员提出了四个要求,称为“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为贞观之初立制,每个人按照太宗的要求去做,尽心尽责。太宗更以“居官谄诈,贪混有状”八个字来判定德行为“下下等”的官僚。

对于官僚的贪污问题,唐太宗除了用刑罚之外,主要是要令众臣从心底明白“贪”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太宗还提醒群臣说:“鸟栖于树,犹恐树不高,故结巢在树之巅。鱼藏于水,犹恐水不深,故穴居在水之床。但两者皆被人捕捉到,原因只在贪食诱饵而已。汝等切勿以身试法!”

有一次,民间有人上书请求清除佞臣。太宗问道,“谁是佞臣呢?”上书人说,“皇帝可以假装愤怒来试探,据理力争的是直臣,害怕皇帝威严顺从的就是佞臣。”太宗说,“皇帝是河水的源头,群臣是大河的水流。源头污浊了却要求河水清澈,不太可能。我使用了诈术,怎么能够要求群臣耿直呢?我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常常对过去的皇帝喜欢用权谋对待群臣感到耻辱。你的计策虽然好,我也不想采用。”

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政治十分清明。

重视文化 道德教化

唐太宗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的重视下,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完善。全国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下设六种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作为必读书目,学习优异者,送往吏部参加科举考试。

唐太宗还十分注重编修书籍和历史。他命令搜求民间死去学者的遗书。隋末,在洛阳的隋代藏书剩余的只有一万四千部,约九万卷,但到太宗成立弘文馆后,藏书达到二十多万卷。太宗还下令成立了国史馆,编选南北朝及隋朝历史,一方面以示唐室正统,另一方面从中汲取历史教训。此外,他还募集名儒出任学官。因此,京师一时儒者云集,人才辈出,为大唐培养出无数国家栋梁。

唐太宗十分重视佛法的弘扬,他大力支持唐僧玄奘的取经、译经活动,并在洛阳亲自与其会面倾谈。这使佛教在唐中期达到了其鼎盛时期。由于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同秉一心,并且笃信佛法,使得初唐国势强大得惊人。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风调雨顺,农业上每年都是大丰收。每逢节日,皆有君、臣、民同乐的庆典,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天下大治活现眼前。

当此之时,各国臣服,大唐边境一派安定,天下人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是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地民商来往不断,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唐朝政府还设立了流所,开放边境和关口。极尽吸收外来文化和物质文明。这种盛世气象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公元649年,唐太宗崩于含风殿,终年五十二岁,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其勤奋亲民,文韬武略,英勇过人,既有创业之能又有守业之才,确为“千古一帝”,后有明代史学家朱翌赞太宗曰:“自三代以下,创业守文之君,兼之者为唐太宗,汉之文、景、武、宣,皆不及也。”

責任编辑: 辰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