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求贤若渴 唐太宗四催使者招英才(图)

作者:文仙  2016-08-18 15: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唐太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网络图片)

唐太宗礼贤下士,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曾有一位叫马周的,因为才华,使得唐太宗为了见他,竟四派使者去催,比三顾茅庐还多了一次。

马周,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他到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做宾客。当时唐太宗要百官上书讲政事得失,于是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百姓的二十多件事情,让常何上奏朝廷,每件事都合太宗心意。太宗奇怪常何怎会有这样的才能,便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家里的一位叫马周的宾客提出来的。”

太宗当天就要召见马周,马周还没有赶到,便派使者催促了四次。到谒见时,太宗同他谈得很高兴,便把他安置在门下省,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后又升任中书舍人。马周机敏善辩,长于陈奏,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所以讲的话都符合实际。太宗曾说:“我对马周只要一刻不见面,就很想念他。”贞观十八年,马周一直升迁到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东宫的官职。

他处理事情公平允当,很受当时人赞誉。后来又兼代吏部尚书职务。太宗曾对侍从的大臣说:“马周看问题敏捷,办事慎重周到。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尽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定要依靠他来共同地把政事办好。”

大唐盛世,大概就是有了唐太宗这样礼贤下士的君王;举贤不求利的常何这样的伯乐;还有才华横溢公平正直的马周这样的好官。三者兼得,想不昌盛都不行。

原文: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借此人,共康时政也。”(出自《贞观政要》)

責任编辑: 云天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