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糖尿病并发症,就靠这些方法了!(图)
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70%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网络图片)
许多糖尿病人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有些人认为自已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不可能是糖尿病,其实不然。"三多一少"虽然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但并不是早期表现,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70%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状也提示患有糖尿病
1、身体感到疲乏和虚弱,这是由于胰岛素作用的下降使血糖进入细胞减少,进而细胞缺乏能量,而表现身体的乏力和虚弱。
2、出现伤口后愈合得很慢,且皮肤很容易感染,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抵抗力下降。
3、短时间内出现视力模糊,这是由于血糖升高会导致屈光度的改变,进而影响视力。
4、性器官发痒或者性功能下降。
5、双脚感到麻木或刺痛。这是由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的,可以出现四肢末梢的麻木,蚁走感,针刺感等感觉异常。
6、经常出现餐前饥饿感,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产生的后果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而餐前血糖降低,引起餐前饥饿感。
7、不明原因的失眠,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植物神经病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8、出汗异常: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存在半身无汗或半身出汗或间断等症状。
9、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或脑血管病变等,应警惕有无糖尿病。
10、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吃的食物很干净,但常常拉肚子,过一段时间又大便干结,两者交替出现,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胃肠的神经损伤所致。
因为没有三多一少,他延误治疗得了白内障
近半年来,未满50岁的王先生总是觉得眼花,不仅读书看报吃力、看远景时也总是模糊不清。去眼科检查,眼科医生诊断是“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中医院眼科打算做“白内障”手术。
细心的眼科医生却问他:“你有别的什么病吗?”王先生感到奇怪:“没有!我身体一向很好,能吃能睡,上班干活也很正常,就是这半年视力差了。”“那你平时有体检吗?血糖、血脂正常吗?”王先生愣了,单位每年都有体检,只是自己却没仔细读过体检报告。
眼科医生为他查了个空腹血糖——14.9mmol/L,超过正常值2倍了。由于高血糖会增加手术感染、伤口不愈合等风险,为保证手术成功,眼科医生让王先生转到内分泌科先诊治高血糖。
内分泌科医生为王先生完善了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王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王先生却百思不得其解:“糖尿病不是会吃得多、喝水多、消瘦吗?我一点都没有,怎么突然就得了糖尿病?!”
内分泌科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病,在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典型症状时,疾病可能已经存在数年了。”家人找来王先生近年的体检报告,翻阅后发现,早在四年前他的血糖已经超过7.1mmol/L了。“当时体检的医生让我控制饮食、去专科复查,我感觉没啥不舒服就没在意。
“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多在70岁左右。但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病更早、进展更快,这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产生过多自由基有关。当糖尿病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时,白内障的发病情况就和一般人差不多。
防治并发症一个原则,早筛查
每一个糖尿病人必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的病人应该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全面筛查。
每半年去眼科就诊,看看眼底病变,有没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改变等。
每年查一次肾脏,检查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大于0.5克就属于临床糖尿病肾病)。
有高血压等心脏病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冠脉造影,看看有没有并发冠心病;还可以一年做一次头颅CT,看看有没有脑梗塞;下肢血管可以做彩色多普勒检查,看下肢动脉有没有闭塞。
感觉手脚麻木,还可以做一做肌电图的检查,看看有没有神经病变。
防并发症,三高都要降
糖尿病的治疗,不单单是控制血糖,还要保证血压、血脂正常,做好监测,每年1∼2次全面复查,着重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和眼底情况,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血糖控制越差,并发症来得越早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
糖尿病3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
糖尿病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
糖尿病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
防糖尿病的6个注意点
1、多懂点
使自己多掌握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积极地与医生配合,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2、少吃点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自我疗养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都应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吃饭七分饱就行!
3、勤动点
就是运动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最好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独自一人进行的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可以自由支配且具有安全性。符合上述条件且多数人可以立刻适应的运动就是步行。我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4、乐观点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要“既来之,则安之”。悲观、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病情。在糖尿病的自我疗养中,除了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要由医生来决定外,都由自己掌握,也就是说,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用点药
根据血糖选择降糖药,必要的时候要选择胰岛素治疗。
6、监测点
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