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频遭“双反”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产品加税

【看中国2017年1月30日讯】2017年新年伊始,中国便频繁遭遇欧盟和美国“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1月27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管件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终裁,决定实施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欧盟执委会表示,这些用于连接不銹钢管的产品,常用于包括石油化工、食品加工、造船与能源产品等工业使用与建造。

欧盟日前针对不公平进口的钢产品实施前所未有的贸易防御措施,发现共有39项产品涉及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欧盟执委会决定,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不銹钢管与管对接焊件开征反倾销税,其中台湾税率为5.1%到12.1%,大陆税率则高达30.7%到64.9%。

中国大陆的钢铁产量超过世界一半,并被控违反国际贸易协定倾销到全球市场,欧盟因此采取反制行动。欧盟执行委员会发布声明说:“欧盟执委会的调查证实,中国不锈钢焊接管件以倾销价格在欧洲销售。”

此前,美国华盛顿时间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卡客车轮胎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其中,反倾销税率为9%和22.57%,反补贴税率为38.61%、52.04%和65.46%。

中国商务部针对美国就中国轮胎反倾销反补贴的裁决批评表示,美国反复对中国轮胎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采取限制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轮胎产品对美出口,损害了中国轮胎产业的正当权益,也有损美国消费者的福利。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刊登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的话称,中国严重质疑美国商务部裁定高额反补贴税率的决定,其调查方法违背客观事实,存在明显瑕疵。

中国是近年全球遭遇“双反”措施最多的国家。2016年年中,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从开年来看,2017年,中国可能仍会是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目标国。

查阅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官网,1月以来,仅该网页上公布的就有多达近十起贸易救济调查相关案件,包括美国对华液晶电子手写板、弓形刀片箭头产品以及篮板组件和产品提起的三起337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就非晶织物、普碳与合金钢板和硫酸铵三起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做出终裁;澳大利亚对华合金钢圆棒材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对自中国进口的聚酯或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等发起的四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等。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