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10月25日讯】截至上周五(10月21日)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7599,在击穿了所谓的“6.7铁底”后再破6.75,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更是一度跌至6.7708。一时间,市场的情绪再起波澜——6.8会是下一个“铁底”吗?
其实,细数过去一年,人民币出现过四轮较为明显的贬值——2015年的“8.11新汇改”后,人民币快速贬值近3%;2015年12月,央行推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当时至2016年2月G20上海峰会前,人民币持续走贬;今年6月24日英国意外脱欧,英镑暴跌导致美元被动升值,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再度释放;而第四轮贬值则正在进行,不同的是,此次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为凸显。
“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愈来愈强,美元恐持续强势,在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将因此承受更强的下行压力,亦使得跨境资本流出的压力加大。”中国金融4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上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主流观点也认为,央行对中间价的干预正不断减少,未来的汇率更取决于一篮子货币的波动。
破6.75的背后原因
中国经济不断下滑,国内外资本市场普遍看贬人民币。眼下,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为“上一日收盘价+CFETS一篮子货币变动”,而美元在CFETS一篮子货币中的占比约为26%(13大货币中排名第一),因此欧、日、加货币的贬值所造成的美元被动升值无疑使得人民币承压。
此外,在美元的升值趋势下,中国企业和居民换汇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也进一步使得人民币承压。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1.6万亿元人民币。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人民币,较8月逆差规模(8月逆差收窄)扩大1263亿元人民币。
回顾前三轮贬值
其实,此轮人民币贬值的方向之所以令市场难以揣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之前美联储的加息路径并不确定,甚至美联储内部都存在分歧,这导致美元走势扑朔迷离;二则是英国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后,英镑意外暴跌,其底部仍然未知,外加欧央行的宽松计划仍使得欧元存在不确定性;第三则是中国央行让人民币波动更基于市场的意愿进一步凸显。
在这一时点,与其猜测未来的汇率走势,回顾过去的三轮贬值似乎能更清晰地洞察央行意愿的变化。
2015年8月11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00点,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创下历史纪录。贬值趋势一直持续到8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下跌近3%,才终告止跌企稳,汇改顺利收官。此后人民币走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8.11新汇改”是央行对于人民币进行的一次性纠偏,有效地快速释放了贬值压力。不过由于叠加中国A股出现的9年来最大暴跌,海外市场也一度忧心中国经济。
2015年12月11日,央行推出CFETS一篮子货币指数,人民币的纠偏也再度重启。去年12月3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跌0.1%,报6.4912元,创2011年5月以来最低收盘纪录;截至今年2月4日,美元/人民币报6.5776。不过,由于隔夜美元指数暴跌,中国央行2月4日顺势上调人民币中间价达102个点,这一举措也被市场人士解读为——既彰显春节前保持汇率稳定的决心,更不违反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增强弹性的承诺。
此后,第三轮贬值来袭。6月24日13:20,由于脱欧派已经占明显上风,英镑对美元暴跌近10%,美元指数被动飙升,人民币对美元大跌,突破6.6大关,报6.6172;7月18日晚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6.7关口,为2010年11月以来首次。而在10月1日人民币“入篮”前,外界也有猜测,央行似乎仍有干预离岸市场、抬高HIBOR利率以维护人民币稳定的迹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