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9个督查组 李克强为何抓住这件事不放?(图)


中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严重。(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6年08月0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在中南海第一会议室召开了一个没有先例的会议,会议发生在李克强连续派出9个督查组到各地之后,国务院官员以及31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和各部委负责人参会只为一件事情--民间投资严重下滑。8月1日,官媒发文评论民间投资困局。官方将出“政策包”力推民间投资,分析人士解析了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隆重阵容讨论一件事 之前没有过先例

日前,李克强在中南海第一会议室主持会议,国务院官员以及31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和各部委负责人参会,只为了讨论一件事情:解决民间投资严重下滑的问题。据官媒《新华社》报导,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样隆重的阵容讨论这样一件事,之前没有过先例。”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经济近年来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更以超过社会投资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但从2015年开始,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现象。尤其进入2016年,民间投资更是出现大幅下滑。

李克强为此连续多次开会,研讨民间投资工作。今年5-7月,他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并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李克强说,“在这些数据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落。”

官媒发文评民间投资困局 官方将出“政策包”

8月1日,中共政府官方媒体《新华社》发文评论民间投资困局称,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态势明显,“近期国务院9个督查组对全国各地调查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民间投资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还存在不少‘玻璃门’和‘弹簧门’。”

近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成7个督导组分赴7个省市,进一步检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官媒《中新社》8月1日报导称,中国将出“政策包”力推民间投资,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具体政策正在陆续出台。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主体和主力,但是却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内不断下滑,要恢复非常难。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7月30日发布的报告中认为,民间投资下降、国有投资上升,本质上是新一轮的国进民退。民间投资主要是私营、个体和集体企业投资,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企投资和外企投资。在竞争性领域民企比国企更有效率,30多年来“国退民进”促进了效率提升,而新一轮“国进民退”意味着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房地产业频现央企拼地王,制造业领域地方政府为国企站台拒绝市场化出清,服务业领域国有垄断行政管制,融资领域对民营企业身份歧视等现象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任泽平认为,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投资更有效率,但能赚钱的民营企业不投资了,不断亏钱的国有企业却在不断扩张地盘。

政经体制不改民营经济生存难

此前,中共政府决定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

长期以来权贵阶层掌控的央企、国企依托行政权力进行垄断,对国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尤其众所周知的江泽民家族及其党羽把利润丰厚的众多领域变为私产,比如电信、能源等等。分析指中共当局引入民资解困的同时,也是向江泽民派系的权贵们开刀。

目前大陆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中共政府仍掌握着大量稀缺资源和较大的市场准入权力,无处不在的行政性垄断依旧阻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很难有突破性发展。

事实上,中共政府曾多次推出的吸引民间投资措施,至今难有成效。早在2005年,即推出鼓励民间投资的“非公经济36条”,五年后,再次推出“新36条”,但鲜见成功案例。民间投资仍然存在着无法逾越的“玻璃门”,和虽然进入却随后被迫退出的“弹簧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