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做菜时,这种情况不要放味精!(组图)


味精的主要化学物质称作“谷氨酸”。

对于“味精”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讨论,从来就没停止过。暂且不谈味精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你家炒菜时,会放味精?底下要告诉大家,在这几种情况下,不需要放味精,放味精就是多此一举。

1、炒肉菜时不用加味精


炒肉菜时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的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也就是说不用加味精也会有味精的效果。并且除了肉类,其他像鸡蛋、蘑菇、海鲜这类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

2、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味


拌凉菜不宜放味精,既难看又难吃。

味精只有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明显偏低,不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粘附在菜肴之上,既难看又难吃。

3、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味精在酸性的环境中不易溶解。

味精在酸性的环境中不易溶解,如果在糖醋排骨、酸溜白菜等酸味菜中也加入味精的话,那不仅达不到提味的效果,反而会让菜的鲜味效果更差。

4、调馅料不宜加味精味


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味精只有在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将味精放入调馅料中是要经过高温煮沸的。所以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就算是在其他菜中放味精,也要在即将起锅的时候加入。

5、味精用咸味不用甜


在带咸味的菜中才加入味精,而带甜味的菜肴就不用加。(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味精的鲜味只有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才能更突出,如果在甜味菜中加味精,不仅不能达到提鲜的效果,反而会抑制原本的甜味。

那鸡精是什么呢?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讲实话,鸡精虽鲜,可不要多用哦!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