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交友,讲究信义。(图片来源:Pexels)
古人讲言而有信,把信用看的十分重要,人一旦把自己定为是守信义者时,当他失去这诺言时,他认为再存活于世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了。孔子讲:无信而不立。就是说人若没了信用,怎么在这个世上立足呢?也有人说: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也有道理。
仁义礼智信与身体的对应
孔子中庸思想中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在我们人的身体中都是有对映的:
仁:属木,对映肝;
义:属金,对映肺;
礼:属火,对映心、血;
智:属水,对映肾;
信:属土,对映脾、胃。
中医讲:人能活在世上,依靠的是先天之本:肾,以及后天之本:脾胃。肾为先天之本是无法用药物来补救的,只能用节制色欲,守德修身保养,故而肾益养不益补。现代人贪欲放纵,用药补肾培元是舍本逐末,越补越亏。脾胃为后天之本,全身所需的一切营养,皆由脾胃运化五谷来供养。
因此人在欲望方面若无节制、好色,就会伤害到先天之本――肾,肾水匮乏肝木枯死,人身所有脏腑器官都会衰竭。
那么人若毫无信义可言,后天之本的脾胃必大受其损,倘若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都失去,这人其命不久矣。
人若无信则无义,何谈感恩,相互戒备而敌视,人际关系紧张,所以说:信是构筑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是人们真诚共处的基石。
上面说的是人身之理,其实人的身体与外部环境及各层空间都有对映,一个国家,娼妓淫乱遍地,乱伦,而无信义、无道德,必国将不国,天灾人祸不断,生灵涂炭,则百姓无安乐也!
古人重信义
小时候听一个故事叫《三千里不失信》,说的是两个朋友相会于春初之际,临别时,主人问朋友下次什么时候再来。那朋友回答道,中秋节那天与您一起赏月。
到中秋节那天,主人在后花园摆上酒菜,不吃不喝等著朋友的到来。将近三更的时候,这位朋友果然来到后花园门外问道:现在未过三更吧?应该仍算八月十五吧。主人回答朋友说:未过,未过,当然算是八月十五了。我知道您一定会来的,因为您在我的记忆中从未失信过。请快进来与我一起饮酒赏月。主人说著就奔后花园门走去。朋友说:你不必过来了,因为特殊情况我不能按时与你相会,我曾听人讲过说人舍去肉身,元神在一刻可行千里的路,所以我在二更前自尽,舍去肉身,估计三千里的路程三更前(八月十五)可以到达,看来此言并不是虚传,果然如此,但我与你已经是阴阳两世的人了,只为不失信用特来告知。看来这位朋友把信用的重要看得超过了性命。《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记载:得千两黄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后人说:“一诺千金”,比喻诺言的价值极高。
而今诺言一文不值,就是定下的合同都是假合同、假文书、假文凭、假证件到处都有。更可怕的是,中共连制定的法律都是假的,制造出与宪法相违背的恶法,来维护自己的权钱而任意残害百姓。
古人用词多用信义,不但要为自己的言辞而终身践行。而今确把信义多写成信誉,这信誉与信义一字之差,可谬之千里,多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毫无道义可言。
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遵守信诺,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甚至生命,言而有信,至诚之心,天地可鉴。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了一点小利怎么可以随便的失信于人呢?我们应该效法古人将信义看得重于生命之理,这将有助于个人,有助于社会。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