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举步维艰(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10月24日讯】今天跟大家谈谈大陆刚发表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
高盛唱好大陆消费转型
七八十年代中共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统计数字粗疏缺漏,用者苦不堪言,外间却鲜有弄虚作假的指摘与怀疑,曾经一度的“亩产万斤”等说法,尽管记忆犹新,学商界的研究人却乐于放下。时至今日,大陆已发展成为如假包换的超级大国,但国家发表的统计数字,却愈来愈有问题,外国舆论界每季一次的评头品足,亦愈发严苛。
对此,大陆官媒及政权支持者执意以为是外国政客和二流分析员心理不平衡导致的偏见。此说容或有几分合理,却忽视了批评者认为更真切的原因:当一切工作都要“为政治服务”,大陆的统计工作者难道不懂得“顾国家面子、替领导分忧”吗?其实,不仅是这些官方统计工作者,个别欧美跨国金融机构的分析员,也每每乐此不疲为大陆发表的统计数字做各种友善注脚与政治修饰。例如,10年来大陆经济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转型”,即从投资、出口主导增长的模式转化为以内部消费主导增长的模式;而内部消费,则着重个人或家庭的高档消费和非必要消费如手机、旅游、小轿车等。在一般情况底下,若经济比例失调导致投资过剩、出口呆滞的话,市场本身的确会作出正确的调节,假以时日,转型便会发生。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是缓慢的,非一二十年难以完成。
但是,高盛(Goldman Sachs)近期的一份研究却指出,在过去12个月的时段里,大陆经济总体增长虽然放缓,但转型方面十分对头,基建楼房透支用的钢铁水泥消费分别下跌4、5%,而高档私人消费却以惊人速度进行,例如,几乎是小轿车专用的汽油(gasoline)消费,增长率竟达19.1%,即差不多五分一。这个增长数字代表的消费行为转变有多大呢?我们来一个类比[注1]。
美国近年男性驾车者平均每年开车距离是16550英里,五分一就是3300英里,刚巧就跟从东南端点佛罗里达州的Key West开到西北角的华盛顿西雅图的距离(3457英里)。要每一个美国男性一年之间忽然都额外多跑一次这个距离,这样规模的集体行为转变,是难以想像的。
或者说,大陆是一个增长市场,不能那样对比。那么我们就看有关的大陆数据。原油进口量,2010至2013的4年之内,平均年增幅是4%(官方最新数据到2013年);原油开采量,2010至2014的5年之内,平均年增幅是1%不到。进口与开采量的比例大约是55:45;成品汽油的进口量微乎其微。由于技术和成本限制,原油提炼出来的柴油╱汽油比例只可作小额调校,因此,大陆一年4%左右的原油总供应增长,实在难以支持其官方公布的19.1%的汽油消费增长。
再说,至今年8月为止的12个月里,大陆小轿车的产量呈23%的跌幅,进口的辆数则微不足道。这些数字,更难以支撑汽油消费的巨额增幅。大陆的有车阶级的确不断增加,自驾游正在兴起也没错,但后者仅限于少数中上阶层里的闲暇人士;年来经济环境不乐观、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因素之下,有9至10%的汽油消费增幅还勉强可以,双倍这个就难以置信。高盛有此说法,可能是为了迎合大陆政府,或是出于吸引投资者购买它的产品[注2]。见微知著,一些关于大陆经济特别利好、“合晒合尺”的分析,往往须要小心推敲,方能作出比较稳当的判断。近年大陆出现“小文革”,“政治压倒一切”的作风重现,这点更形重要。
大话怕计数
经济转型说,胡温时代就提出,谓要让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多年来的国民总消费(私人加政府消费)占GDP的份额,一直在下跌,由七十年代时的70% +跌到2007年的50%左右,之后一直在此数字附近上落,2014年是51.2%。如果只看私人消费的GDP比例,走势也几乎一样,从1995年的45% +,一直跌到2007年的37%,之后就呆在那里几乎不动,绝对没有什么立竿见影[注3]。
有此理解,我们再来看北京前天刚发表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头条数字,当然是三季度GDP实质增幅的6.9%(年率)。“保七”没可能,国内外留意大陆经济的人士,事前已有共识,而行内最乐观的估计是6.8%;有些估算低得多,例如野村证券给的数字是5字头,英国著名商业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的,更低见4.5%。故6.9%之数,可谓是在最乐观市场估计与官方的2015全年目标值7%的“中间落墨”。质疑这个6.9%数字的理由很多,随手捡两个,是失业率和发电量,前者升、后者跌,都不是好现象。
失业率这个东西在大陆一直十分敏感,以致长期以来根本没有可信数字。到国家数据库网站查看,有的只是“登记失业率”。这个数字1995年之前是2字头;1996至2001年是3字头;之后是4字头;2007年至今,几乎每季都是4.1、4.2%,世界金融风暴那几年也如是,一直到今年7月。如此岿然不动,当然是骗人的[注4]。今年秋季,大陆首次公布了“调查失业率”;8月份是5.1%,9月份升了,是5.2%。这些数字,国家数据库网站都还未登载。往绩不佳,新的数据也要存疑。
发电量9月份同比跌3.1%,8月份增1%,7月份跌2%。从这些数字本身不能看出什么问题。不过如果我们看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发电量的按月年比增幅都十分高,不少月份达到20、30%以上,而且未尝出现过负数;但是,期间的GDP增幅却往往以每季0.2个百分点的幅度下调。不错,大陆企业用电效率也许不断提高,但一般而言,两三年之间的效率变化不可能很大,所以期间的发电量增幅与GDP增幅之间,应该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关系;据此,今年第三季度的发电量既呈负增长,GDP的跌幅就不可能只是0.1个百分点,而是应该比2013至2014年期间的一般跌幅还要大[注5]。
可见,失业率和发电量这两个数据,尤其是后者,都不支持第三季GDP有6.9%增长的说法。
近期名义GDP低于实质GDP——通缩!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陆的经济,景象也相当灰暗。上述6.9%的GDP增长,是所谓的“实质GDP增长”,不是直接统计量度的结果。直接按物品和服务的产量和市场价格统计出来的GDP叫“名义GDP”,再要除以一个“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以消除年间物价变动幅度的影响,才得出实质GDP,然后和往年的实质GDP比较,便得出实质GDP增幅。
如果年间物价平均上升(有通胀),GDP平减指数就大于1,名义GDP就大于实质GDP;那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再简单地反过来说,如果名义GDP增幅低于于实质GDP增幅,表示期间经济出现通缩;那就会很麻烦。2000年以来,大陆2008至2009的全球金融风暴期间一度出现这个不利的倒挂情况;但是,从去年年底至今,这个情况又反复出现了。第三季度的名义GDP增幅只6.2%,低于实质的6.9%。也就是说,大陆出现了通缩。官方数据显示,“好在”,目前的通缩仅限于生产者出厂价格的普遍长期下跌;第三季消费品的平均价则还有轻微的1.6%的年增幅。
不过,寒秋近了,冬天还会远吗?事实上,9月份按月的消费物价指数与8月份的基数100比,只是100.1;其中,食品、菸酒及用品、交通和通讯这三类物品的按月分类指数,都已经跌破100。这些数据显示消费疲弱,故今年的国民总消费的GDP比例可能低于去年;那么,所谓的“经济转型”便更遥遥无期。
通缩普遍出现,就等于现金的购买力增强,这对要还债的人或机构而言是很坏的事;道理很简单,单位现金的购买力强了,就表示要归还的每一块钱的实质价值都比借回来的时候高——平借贵还,对借方十分不划算。这对2008年后整体负债率急促飙升的大陆经济十分不利,因为借与还之间,并非简单的零和;借方若是公司,还不出的话,公司可能要清盘,员工可能要解散或部分解雇,实体经济便会受损。
事实上,今年初以来,大陆已经有好几间大企业出现未能按时还债或付息的问题;刚刚前天,中钢(Sinosteel)——大陆第二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宣布不能支付一笔5年前发行的总额20亿人仔的债券的利息。业界估计,类似的或更严重的消息将接踵而来[注6]。
危机:没有什么“中国特色”
面对低迷经济,大陆当局所用的手法,不外是增加基建投资(可能已经过剩,以致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是零甚或是负值);以及透过央行直接或间接放松银根增加通货并要求国家和地方银行加快把款项贷出。后者不仅即时增加整体负债率,而且还因为银行把大量资金贷出是“硬任务”,把关的人一定手松,借方的质量因此每下愈况,下一阶段的还款率一定更低(大陆用的“不是QE”办法,是鼓励商业机构发债,地方银行购入,转押给央行;那其实就是QE,不过多了一层中介,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笔者不知道)。
然而,陆企无论以什么方法得到款项,眼看实体经济前景不明,也不会作实体投资,而会暗地里把钱投入证券市场套利,结果是金融资产市场虚火上升,出现泡沫。
奇怪的是,月前大陆的股票市场崩盘之后,游资竟然以类似股票市场炒孖展的做法涌进债券市场,炒高价格,以致有些“热门”的公司债券的孳息竟然低于零风险的国企银行的债券孳息。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有可能导致债券市场步上股票市场的后尘。
中共并没有什么新的良方解决问题,反证大陆经济并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色”经济。也就是说,这个经济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用西方经济金融分析工具去分析,这起码包括两套略为不同的思路。其一是比较主流的看法,近期代表作是哥大Jeffrey Sachs的一篇文章The Japan Syndrome Comes to China(日本病传到中国);另外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Michael Pettis的一系列关于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的关系的文章和书作。两学者殊途而同归。有机会的话,笔者会逐一介绍[注7]。
[注1]:高盛的分析,见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 …28ClusterStock%2529。
[注2]:这两段里的大陆数据,全部来自官方的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站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
[注3]:1971至2013年的图表见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 of-gdp-wb-data.html;官方20年数据见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14。
[注4]:大陆官方1995-2014历年登记失业率数字见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40N&sj=2014。
[注5]:大陆过去36个月发电量数据见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 … b=A020820&sj=201509。
[注6]:一篇有趣的以名义GDP分析大陆经济走势的文章是How falling commodity prices have flattered Chinese GDP in2015,在http://blogs.platts.com/2015/04/16/commodity-prices-chinese-gdp/;几个图表尤其精采。
[注7]:Jeffrey Sachs的文章在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 … rey-d-sachs-2015-10。Michael Pettis的博文网页在http://blog.mpettis.com/。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华启善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