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9月13日讯】过往,人们一般比较关心CPI、PPI的数据发布。众所周知,CPI和PPI都是舶来品。CPI的英文原意是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中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指一定时段内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的平均物价变化指标,以百分比为表达形式。比如,在过去12个月里,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1%,那就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了2.1%。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商品或是服务。因此,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PPI的英文原意是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中文是“生产者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是指一段时间内衡量制造商生产产品的出厂价平均变动水平的量化指标。PPI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美国约采用3000种东西)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将食物及能源项目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可以借此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因为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而波动剧烈)。一般而言,PPI上升,就是企业的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就是说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厂价格都在上升。如果PPI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PPI的上涨,一方面可以看出企业成本压力过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未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上游的价格压力将逐步传导至下游客户的消费终端,未来CPI上行的压力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如果PPI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2015年8月中国大陆的CPI、PPI已经发布,基本上延续的是几十个月不变的趋势,什么都不变……
第一,8月份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但家庭服务、烟草、学前教育、公共汽车票和理发等价格涨幅仍然较高,涨幅分别为7.4%、6.8%、5.6%、5.3%和5.2%。
相反,8月份PPI继续低迷,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CPI、PPI的裂口继续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下图)。
第二,市场分析师们的期望不变。大部分分析师预计CPI的上行不改货币宽松的要求。之所以要求货币宽松,是因为PPI依旧低迷,工业企业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似乎我们的企业除了利用价格要素逐利之外(只有产品的价格上涨才能盈利,价格不上涨就没有盈利的能力),没有其他的能力。可惜,过去几十个月都是如此,也都是在宽松货币,但都没改变这种现状。
但是现今,更注意的其实应该是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等。今天,不仅仅是中国,绝大多数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陷入的都是“QE综合症”。虽然QE的效果是递减的,但到最后是副作用大于正作用,经济学家对此没有丝毫的争议。但是,全球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今天,对于绝大多数经济体来说,除了QE之外并没有其它有效的对策,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发展经济模式需要人文基础、教育基础、价值观的改变,注定只有极少数国家可以做到。
“金砖”曾经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但也都是依靠价格要素发展经济的经济体,今天的巴西事实上是“金砖”国家的领头人,通货膨胀不断上升,工业经济不断萎缩,这是一种典型的滞涨状态,加息降息都无法改变正在运行的轨迹,巴西的今天实际上就是CPI、PPI裂口持续扩大的结局。
那么巴西会带领“金砖”国家前进吗?有可能。南非、俄罗斯和巴西的情形基本一样。印度和中国与巴西距离比较远,避免陷入巴西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控制货币贬值带动的通货膨胀进入预定轨道。不知道中国的管理层会不会考虑这一点,也就是CPI的上涨性质。
到本月,CPI明显进入了上行轨迹,必须分析支撑上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需求上涨导致的上升,不足为据,因为需求上升之后,未来的供给就会上升,最终平抑价格。如果不是因为需求上升导致的上涨,而是因为供给萎缩(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削弱了供给能力)和货币贬值预期导致的价格上涨,就是巴西的道路,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但是,花费巨额外汇储备去打压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是无效的。有效的办法是使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摆脱对基础货币增长的依赖性,这是一场战役,不是离岸市场汇率可以解决的。
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土耳其和一众东欧国家都走在滞涨的道路上,未来估计很多发达国家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所以,美联储希望在通胀处于低位的时候即给出强烈的加息预期,有专家认为就是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未来的滞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