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陇西郡成纪人。他的武功和才气都出类拔萃,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立下赫赫战功。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的一生的生动描写脍炙人口。如写李的力大无穷:“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写他在匈奴人眼中的地位:“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
行军作战过程中,有时缺水断粮,如果发现了水,只要所有士兵没喝完,他就从不靠近水,士兵们没吃饭,他就从来不自己先吃。他待人宽容不苛刻,所以人们都很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司马迁曾用《左传》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自己行为端正了,不用下命令众人也会遵从,自己行为不端,即使下了命令众人也不会听从。
在唐代著名诗人的边塞诗中,经常会见到对李广业绩的热情赞咏。 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高适的《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然而这位无论功劳和名望都堪称一流的‘飞将军’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身后没有好名声,连子孙后代都没有好的结局。历代多少人氏为此唏嘘不已,为此困惑不已。
李广与堂弟李蔡同朝为官,李蔡的人品、名望和功劳都在李广之下,但李蔡却一直官居李广之上,李蔡被任为丞相,位列三公。而且李广手下的许多官兵都被封侯,而李广却始终没有获得爵位和封邑,官位没超过九卿。
年迈的李广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时迷路,失期获罪,最后落得不得善终,抱恨自刎而死。他的几个儿子也先后早亡,孙子李陵后来在与匈奴作战中战败投降,他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被朝廷诛杀,李氏家族从此没落了。
很多人为李广人生的悲剧寻找原因,主观上,客观上列出各种原因。结果他们自己都很难说服自己,更不用去说服别人。其实,司马迁对此在《史记》中已给出了明确答案。
李广有一次向一位术士王朔道出自己的疑问,问道:“难道我的面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我命中注定的呢?”王朔说:“将军自己想一想,难道不曾有什么悔恨的事吗?”
李广说:“我曾经担任陇西太守,有羌人反叛,我引诱他们投降,八百多人都投降了,我又用欺诈的手段将他们在同一天都处死了。至今我最悔恨的就是这样事啊!”王朔说:“没有比杀害投降的无辜之人罪过更大的了,这就是您不被封侯的原因。”
人所得的善报都是自己前世,今世所积累的德换来的。人所遭遇的各种不幸都是自己前世,今世所造的业换来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这是客观规律。在李广身上这一点看得更清楚,因为事情的因果都发生在今世。
在人们造的各种业中,杀人是最严重的。当然战场上也会死人,但那是天象变化,那笔账不会算到人的身上。但杀战俘则是一种罪行,有关人员必须负责任。李广一下子杀了八百战俘,那是天大的罪,天大的业。你有多大的战功,你对战士如何爱护,那都抵不了这天大的罪业。就是因为杀战俘,李广得不到好下场,他的子孙后代也得跟着遭殃。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