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也叫“宫扇”、“纨扇“、“合欢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柄不长。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娟,上画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等。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团扇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自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纨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古代诗词中常以“冰纨”称之。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晋王献之妾桃叶《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咏扇诗》:“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宋元时期的团扇,多以罗或绢制作扇面,且仅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直至明清时期,方兴两面绷绢、纱、罗、绫等,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为之精心设计,苦心制作,终使团扇书画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据《西吴蚕略》记载,团扇的扇纸除以上各种材料外,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制作扇面的材料“自成绢”:利用将要吐丝作茧的蚕,放在光滑的平案板上,让蚕在其上面来往吐丝,形成一缕缕一层层杂乱交错的丝絮片。这种自成绢可剪裁成团扇扇面,亦可裱制成折扇扇面。在其上面写字作画与一般纸、绢有很大的差异,它对水墨、颜料的吸纳性较差,但却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另外,在唐宋时期,还有一种刺绣团扇,目前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南宋绣瑶台跨鹤”是存世的唯一样本,我们现在偶尔能够幸见的刺绣团扇基本是明清的实物。一般来说,刺绣团扇较多使用纱罗,它与自成绢扇面一样不能批量生产,属较为珍罕的品种。
如能收藏到在纱罗上半绣半画的团扇,那无疑是收藏中一种另类的快乐。清代曾有些闺阁中的才女,在自己赏玩的团扇上用笔画上花鸟,然后再用针绣其大致轮廓,有的还绣上自己的款印,从而为后世的扇面收藏留下了溢满香馨与才情的作品……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