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一条长江鲥鱼和饲料鱼

【看中国2015年02月01日讯】月初,读到一条消息,题目是《长江生态系统已崩溃 175特有物种消失一半》。内文写道:

长江生态系统已崩溃 社会上出现“救救长江”的呼声

“长江里原有175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们在丽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网具试验,一天只捞上来5条鱼,多数个体还很小,而这里过去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再往下,是这样写的:“昨天,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读到这裡,我又返回头去看了看:“昨天,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而这条消息的出处是新浪网,时间是2015年1月6日。——难道2013年的报告要等到2015年才发布吗?不久前,我上过一次假新闻的当,吃一堑长一智,赶紧到自己的资料库看了看:原来是照抄的两年前的旧闻,题目改了改。看起来,职业道德是谈不到了。一切为了“吸引眼球”、点击量,真是令人无奈。

但是这条旧闻所宣布的“长江生态系统已崩溃”还是正确无误的。世纪之交,由四川电视台和剑南春集团联合发起的“长江万里行”科学考查采访组,以三个月时间进行了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全程考查,结论是:长江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也正是在世纪之交那段时间裡,社会上普遍出现了“救救长江”的呼声。现在如何?还有人大声疾呼“救救长江”吗?救不了了,长江已经死了,人心也死了。

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

以被誉为“长江三鲜”的刀鱼、鲥鱼、河豚为例:刀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澹水渔业研究中心有这样一组数据: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2010年80吨,2011年12吨。也就是说,不足40年的时间裡减少到原有的三、四百分之一。当时有一位专家预言:“照这样的速度,最多5-10年,长江的刀鱼资源将会枯竭。”这是令人不解的:何须预言几年之后呢?一条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江,一年仅仅能打到10来吨,还不算枯竭吗?不,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彙裡,这还不算枯竭。

以河豚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起,河豚就很难捕到了。2000年之后,基本上可称为绝迹。

鲥鱼呢?据一位渔民周太明介绍,1985年是一个分界线,“之前鲥鱼还很多,1985年之后就很难看到了。”另一位渔民梁林坤证实:“我还清楚地记得,最后弄到的一条长江鲥鱼是在2000年,当时一个朋友听说之后还赶着过来要走了。”说到这里,深叹了口气,“此后,十几年没见到过长江里的鲥鱼了。”这位渔民记得他捞起来的最后一条鲥鱼,这总该算是枯竭了吧?

简单明瞭地说,谈论“长江生态系统已崩溃”是2013年之前的事。现在不谈了,也不呼吁“救救长江”了。不仅长江,近海生态系统也崩溃了。新年第二天,绿色和平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辛苦拉网一天,却分不到15块钱:九张照片带你看中国渔民的真实困境》。记者写道:“终于见到满满一网鱼把前甲板都堆满的情景,渔工顿时充满干劲:‘带鱼、马鲛、大红虾、小黄鱼、乌贼……’渔工努力地在渔获中拣出有价值的经济鱼类,但其中大半都不到两公分长。负责甲板工作的大副,在海上讨生活已经超过20年,他说:‘十年前,这些鱼我们都是不要的,那时候作业的渔网网孔比较大,这些鱼也不会被拉上来。但现在,饲料鱼成了重要收入。’”——情何以堪!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郑义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