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别再说阿爷救港了(组图)

 2014-12-02 08:3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看中国2014年12月02日讯】自回归以来,总有听到一句话:中央推“救港”措施。最新例子有如近日开通的“沪港通”等,又包装成像香港人半跪半求向中央讨回来的“德政”。记得当初沪港通未有如期开通,那些亲建制报章又说成是中央因“占中”惩罚香港人、看得我简直“毛管戙”,感觉一股“奴”气充斥,那些保皇建制人士,其实只差一句:谢主隆恩,未说出口罢了。所以你很难怪责内地来港的土豪们,会有一股恩主心态,大剌剌说出那句:“若不是我们来港鸠鸣,你们香港人吃屎了。”(大意内容)。

救港?也救自己罢

不要误会,我并非否认中央完全没有推出任何“惠港”措施,只是想搞清一个慨念:所谓“救港”,只讲出事实的一半。另一半是什么?便是“救自己”,换句话说,中央要“救港”,必须是互惠互利,更重要的大前提是,无损中共的绝对统治地位。

其实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中共作为一个专制政权,管治全国13亿人口,包括离心甚大的新疆及西藏等。试问,在研订政策时,他看重的,是13亿人口如何有效管治,抑或是以香港人700万人为优先考虑?答案显而易见吧。

阿爷搞政策、定措施,核心思想便是要维持其权力地位不能有丝毫动摇。维稳,从来都是阿爷的首要考虑。

故所谓“救港”政策,或可能是某部份香港人的一厢情愿。或者进一步说明,中央的所谓“救港”政策,主要目的其实是救自己。相关政策、若干措施如果令本港受惠,话说回来,大有可能只是政策的“副作用”而矣。

沪港通救A股

就以沪港通为例,开通以来,都是香港人买A股多,远超出内地人买港股的金额。其实,这是意料中事。根本,内地豪客早已透过多种途径,把钱调配香港买港股,又何须等待沪港通起航?更重要是,内地A股市场对香港,对海外资金的需求更显著。

内地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简单如欧美日有既定议息日期,人行则随时宣布加息减息、出其不意。

国家力量充斥、市场未能有效运作。A股说是股市更像赌场,参与者散户占八成以上,机构投资者仅占少数,形成A股炒消息(内幕为主)、炒细价股等成为普遍现象。要令一个股本市场发展成熟,吸引资金、稳定资产价格、促使参与者的多元化,沪港通便是内地监管机构在人民币未能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积极推出改善A股市场结构的先行措施之一。

本末倒置的歌功颂德

自由行

另一项经常被建制派人士提及的“救港”措施,便是“自由行”。自由行对本港经济的好与坏,我不打算仔细说明,只想说明一个慨念。

一个国家部份人民富起来了,他们拥有极高的购买能力,但可悲是,国内提供的服务、货品质素远远追不上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有钱,却享受不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权,却连自由出入国境,游走世界的权利也被受多方面限制。这种日积月累的欲望,若不加以宣泄,对社会的安宁必构成负面影响。在这背景下,自由行出台了。

美其名正好说是支持沙士(SARS)后香港百废待兴的经济,亦可缓纾国内人民的不满,是互惠互利之举,绝非是一面倒香港全数得益之措施。

CEPA

与自由行有类似背景的所谓“救港”措施还有“CEPA”。

2003年CEPA签订之时,说是为帮助港澳两地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及沙士(SARS)所引起的低迷经济,说得相当动听。(当然当年内地隐瞒沙士疫情,令港澳同胞成受害者是另一个话题……)

但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在签订CEPA前两年,即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是说中国对外开放经济体系是早已排在日程表的项目,港澳地区企业只是先行一步。

与自由行理念相近,双边贸易,从来都是互惠互利的,根本没有可能出现一种胜者全取的局面。CEPA让港澳企业、资金注入内地经济体系,亦令当地金融业、贸易服务业有所得益,这点亦不容忽视。

况且细心想想,港澳本身早己是一个开放经济贸易体系(除个别战略行业如广播对外资有所规限),中资早已进驻港澳市场获取其所需,反之外资、港澳企业、要进入内地市场都被受多方面限制。这本身便是不对等、不公平的贸易关系。

故无论自由行也好,CEPA也好,都是一个较封闭的体制,逐步跟上国际潮流,这是大势所趋,由封闭走向开放之举,为何反过来我们要感激他,朝拜他?情形就有如一个无缘无故把你监禁数十载的人,被受社会批评后,终于“良心发现”,有限制有条件地把你释放,你居然还要痛哭流涕,三跪九叩大呼谢主隆恩?

也是那句,与其说阿爷“救港”,其实也在“救自己”,中港两地互取所需,不存在谁救谁的问题。

我们也救国啊

另一点建制保皇派鲜有提及的是,相对阿爷救港,我们救阿爷也出力不少啊。就如上述的沪港通,香港长久以来在金融领域都帮了阿爷不少。

中央要搞活股市,因内地股本市场长期未能发挥融资功能,单靠银行放贷,则令中小企融资愈困难。举一例,内地监管当局为“救市”,曾长期暂缓新股上市申请,至今年4月才恢复审批,但待审个案积压甚多,故内地民企要在股本市场集资,仍是举步维艰。那怎办?唯有来港上市“要钱”吧。

据统计,今年香港的新股市场,前三季有89家新上市公司来集资要钱(因息率更吸引),当中便有64家是内地企业,按年升113%。而随着愈多中资企业来港挂牌,中资企业早已成为本地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截止今年九月底,港交所1721家上市公司中,内地企业便有857家,占49%,以市值计,更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六成。

除了在股本市场要钱,内地企业亦成为本地银行体系的大客户。截至今年三月底,香港银行业对中国内地贷款总额达2.867万亿元,已较去年底增加10.7%,占本地银行总资产比率,亦由去年底的13.3%进一步增至14.4%。

相关贷款数字至九月底再升至2.956万亿元。对于不断上升的中国内地贷款,今年4月金管局便发表《香港银行的内地贷款风险》文章,以提示银行要确保风险管理。

香港不单成为内地企业的最佳融资地方,同时多年来,港企港资也是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当中,香港资金长期是最大份额的贡献者。就以今年首九个月,前十名国家/地区对全中国实际投入外资总额822亿美元,香港便占去616亿美元,占比高达75%、大大抛离第二位新加坡的45亿美元。

别妄自菲薄

中港两地,其实互有帮忙。建制保皇派经常强调香港对中国的依赖,却鲜提香港对中国贡献。当然,我们不要太大香港主义,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正如上文提及,中国制订政策永远是以全国性部局、维稳为为大前题。和中国政府讨价还价时,必须先清楚明白这事实。

但更重要是,也不要太妄自菲薄,自贬身价,只懂摇尾乞怜,是不会获得任何人尊重的。


(图:推特,杨必兴摄影/看中国配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主场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