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敦刻尔克大行动》:赢在终点(图)

 2017-07-31 08:4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大行动》(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17年7月31日讯】(注意有剧透)

大导基斯杜化路兰(Christopher Nolan)新作《敦刻尔克大行动》上画以来,奇怪是影评各走极端,叫好的说是难得一见奇作,说差的指闷戏连场,有负大师之名。

影评不一,想来是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大时代作背景,但敍事角度却放小至一个士兵、一个平民、一个机师,用他们的所见所闻,纯以局部描述战事的经过。

故事中,三个故事线,港口沙滩上一周、民间救缓船一天、空中交战一小时。三条故事线起点不一,最终交聚于敦刻尔克,讲故事能发能收,单纯这点,不愧为大导。

非典型战争片的“闷”

这种非典型战争片,没有炮火轰轰的刺激、没有埋牙肉搏的血腥,没有杀生成仁的悲壮。有的只有漫长的等待、片中甚至连德军士兵的身影也不见。(仅仅出现的德国士兵,可能便是片末那两位俘掳英国战机师的士兵了),自然未必为所有人接受。

事实上,不容否认,由于单纯以士兵、平民的角度说故事,是不可能有太多动人情节发生,令全片中,难忘的时刻不多,有人说这便叫“闷”。可能吧。

但这或是写实的代价。我们看惯的大片,有如身在首相府中,又或是希特勒身边,可耳闻目睹战事的发展,两国战略的决策过程,然后镜头转至战场上,炮火连连,最终胜利,士兵们振臂高呼等等。

等一等,若你只是战场的一名士兵,你那会知道战场外几百、几千公里外的上头在搞什么?你又怎会知道德军现在在哪儿?进军情况如何?甚至有如戏中那士兵,回国时国民会如何对待他们也不清楚吧。

虽说人生如戏,但现实生活,绝大部份都是平凡乏味的。士兵们守在海滩上一周,除了空袭时伏低,还可有什么?你知道的,只是求生,或者,这便是当时战场上,不能避免的“闷”了。

生存便是胜利

求生,可说是片中的最大构成部份。片中,有人拼命往外逃,有人拼命闯进来,方向虽各异,目标却如一,就是让更多人活下去。

电影改编自史实,三十万盟军被困敦刻尔克,最终英国政府征用民间船只,连同军舰把三十万人成功救回英伦本土,成为日后登陆诺曼第的重要条件。当年英国战事首相邱吉尔,考虑全局,若力拼如日方中的德军只会玉石俱焚,最重要还是保存实力,以图最终胜利。

只要活下去,便是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果,不用多说。敦刻尔克大行动作为二战中的一个环节,道出不论战争、人生,有起有落有胜有负属平常,但不要忘记要如何争取最终胜利。

片末,战机滑翔于敦刻尔克港上,受军民欢呼后徐徐降落,英雄终不归,成德军战俘。败了?只是胜利的开端。

我想多了,我想起今日香港

我想是想多了,很奇怪我看敦刻尔克大行动,脑海中却想起当下香港。片中尽管不见德国士兵的影踪,但每个人都清楚明白,德军近在咫尺。随时杀人如无形。一如当下香港,你认为共产党远在北京?其实共产党早已把你包围。你不理政治,不代表政治不理你。

无视一国两制,胡乱释法,中共有形无形之手有如进击中的德军,香港人如何自保?要硬碰硬?玉石俱焚?要硬碰,最终换来的或不是玉石俱焚,纯是自焚。

有如近日六位立法会议员被DQ,有人说要总辞,和中共议会划清界线,全民街头对抗。但冷静想一想,占中七十多天,中共港共也是无动于衷。争取最终胜利的过程,有进亦有退,且绝有可能要作出牺牲,包括个人前途,或甚至一时放弃个人原则。

记得片中弃船一幕,主角被问及:“若要生存,牺牲别人便是代价,你愿意吗?”

主角说:“若这是代价,我肯接受,但这是不对的。”

寻求最终胜利,要明辨是非,冷静判断现况是不可缺的。或者,某年某日,不少几经抗争,最终意兴阑珊地离开故乡的港人,也希望能像片中归国的英军一样,仍有人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我只是抱头鼠窜罢了!”

“足够了,足够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脸书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