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撷图
炎炎夏日湿气重,容易大量出汗与排尿,也常感到食欲差或疲累沉重,中医认为会耗气伤阴。
中医常说“暑必夹湿”,湿使人在夏季容易疲惫昏沉。《黄帝内经》提到,春、夏、秋、冬四季有分别对应滋养的五脏,夏、秋两季之间还有一个“长夏”,大约在七、八月台风较多的时候,多雨的环境也会形成湿,内外湿邪过多都容易引起脾胃不适,这段期间应吃凉补养脾,桃园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养生健康中心主任乔圣琳说。
若把人体想像成一台水车,“湿”就像水车上的青苔,是身体不能利用的废水、废物,害水车转得不顺;如果用药物或食材把它清除,并补充津液,也就是加入能被人体利用的水,水车就能顺利运转,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疗部中西医师刘佳佑这样比喻。
“‘补’就是对身体有益,能增加身体机能,适应节气的变化,”中医诊所主治医师余雅雯说。
不过凉补并不是一味地“补水”而已,中医在帮患者调理时,还会选择“补气”的食物和药材。
刘佳佑说,身体所有的成分都是由气形成进而推动,气又分阴阳,像冬季天冷,需用温补来补足阳气;夏季天气热,身体就像闹干旱的稻田,会用清凉滋润的方式滋补身体的阴液,“气能够化成水,还能生津、收摄,让水保持在体内。”
中医的“凉”并非温度
凉补以益气、生津、健脾、补阴为原则,多选择属性偏凉的药材和食材。中医常用的凉补药材包含薏仁、西洋参、玉竹、百合、茯苓、麦门冬等,严重气虚、一到夏天就大量出汗或容易中暑的人,服用这类中药可滋阴、祛湿和补气。
食材方面,苦能祛心火,酸能生津、收敛身体的津液,像苦瓜、苦茶、酸梅等都是夏季常用的消暑食材。
刘佳佑提到,五汁饮和生脉饮也是夏天常用的解暑饮品。五汁饮是由甘蔗、麦门冬、莲藕、荸荠与水梨打汁而成,能生津止渴;暑热重、耗气、疲倦多汗的人饮用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制成的生脉饮后,可益气生津。
夏季盛产许多消暑的水果,瓜果类偏寒凉,像西瓜、椰子都相当多汁、沁凉入脾,是许多怕暑热者的救星。虽然西瓜有“天然的白虎汤”之称,和椰子一样有清暑热的功效,但凉性水果吃多了,肠胃可能受寒,容易拉肚子,建议适量食用。
要注意的是,中医的“凉”指的并非温度,而是食物的属性,有些人以为吃凉补也包含吃冰,其实并非如此。乔圣琳说,吃冰会造成血管收缩,热气郁在体内排不出去,而且吃冰只是口感上觉得冰凉,但处于恒温的身体要把外来的冰给融化掉,以调回平衡状态时,需消耗大量阳气,且冰融化后并没有变成能被人体利用的津液,因此不建议吃冰。
不过要求在夏天不能吃任何冰凉的食物,未免也太强人所难。若真的要享受清凉饮食,建议接近室温或微凉,饮品则不要加冰块,“冰箱拿出来退冰、变成接近常温时再饮用,有点凉就好,”刘佳佑说。
凉补不宜在晚上吃
大部份的人在夏天都应补充水分,或吃凉补益气、保水、化湿。不过凉补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刘佳佑叮咛,寒性体质的人容易手脚冰冷,较不适合吃凉补;而脾胃不好,经常拉肚子的人,或是受一点风寒就气喘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感冒、生理期将来的时候,也应避免吃凉补。
余雅雯也提醒,凉补最好不要在晚上或睡前吃,因晚上大气偏阴,吃太多寒凉的东西容易腹胀、腹泻或消化不良,引起水肿、拉肚子或白带变多。
正确吃凉补其实可以吃得很健康,让自己在暑气蒸腾的夏日仍保有满满的活力。
余雅雯设计了四道凉补食谱,包含凉拌、药膳、甜汤和茶饮,教你选用合适的食材,自己动手做出美味的凉补料理。
网络撷图
凉拌──桂花莲藕
材料
莲藕2斤、冰糖2斤、桂花酱3大匙。
做法
将莲藕洗净、削皮切薄片,与冰糖一起入滚水熬煮约40分钟,成糖蜜莲藕。
加桂花酱搅拌调味,放入冰箱冰镇即可食用。
中医师解说
莲藕能清热,加上桂花偏温性,具补胃、醒胃及温胃效果,个人也可依喜好或不同季节,加入其他水果片或果汁凉拌。
药膳──参耆元气汤
材料
参须5钱、黄耆1两、麦门冬8钱、红枣10颗、鸡肉2斤。
做法
鸡肉洗净、切小块,汆烫去血水。
加入药材,水盖过鸡肉与药材。煮开后转文火炖煮40分钟,鸡肉软烂可食用。
中医师解说
红枣有甜味,可以补脾胃,麦门冬与鸡肉能滋阴,是一道甘甜清热的药膳。
网络撷图
甜汤──百合莲子甜汤
材料
百合1两、新鲜莲子1两、红枣10颗、白木耳1朵、椰汁1000cc。
做法
食材洗净,加适量水以大火煮开,再小火炖30分钟至莲子软烂。
加入椰汁及适量冰糖,文火煮3分钟即可。
中医师解说
百合、莲子能安神,红枣补脾胃,加椰汁可以消暑气,白木耳则有滋阴效果。
茶饮──杞菊养生饮
材料
枸杞3钱、杭菊花1钱、西洋参3钱、薄荷1钱。
做法
将枸杞与西洋参放入800cc水滚沸,加入薄荷叶和菊花闷泡。
酌量加冰糖调味,放凉即可饮用。
中医师解说
杞菊养生饮能清肝火,菊花明目,西洋参补气,薄荷可疏肝理气、增加甘甘凉凉的口感。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