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英国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下)(组图)

 2014-07-13 00: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庞大访华团。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家,在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世态风情的画作,让我们看到欧洲人眼中的那个遥远又鲜活的乾隆盛世。

1793年秋天,马戛尔尼使团离开北京沿着京杭大运河向南返回英国。京杭大运河在西方被称为“帝国运河”。对于这项不借助任何机械而完全由人力完成的工程,欧洲人也是早有耳闻。尽管它没有展现出穿凿隧洞、跨越峡谷等高难度施工技术,但其长度与宽度已足以让欧洲人发出由衷的感叹。


通州魁星阁。

北京城东12英里的通州,是运河的起点,也是从水路进出京城的咽喉。鸦片战争以前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先后两次来华,都是从这里迈出进京的最后一步。面对这个人口稠密、码头贸易繁荣的京畿门户,英国人视线的焦点停留在了码头集市上。


挑着担子的小贩。

挑着担子的小贩,扁担两头的竹筐里有狗有猫,有鼠有鸟,有野生的也有家养的。需求量最大的狗是一种长毛垂耳的小狗。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叭”。不过这里小贩们出售的动物大多还是作为新鲜东西,最终走到达官贵人们的餐桌上。从通州出京,沿运河南行的第一个大都市,是被英国人称为“中国利物浦”的天津。位于白河与运河交汇处的天津,贸易发达,人口众多,也是北京通往大海的要道。白河两岸,排列着餐馆、戏院、码头、仓库和船厂等各类建筑,河面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舢板。商业的繁荣,使天津明显地比其他城市更为富裕。每当有重要人物莅临之时,码头上临时搭起的戏台就会响起高亢的锣鼓。这种朝向河面的戏台被装饰得色彩斑斓绚丽,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轮番上演着各个时代的悲喜剧。演出常常是一整天不间断地进行。


天津运河对面的戏台。

当年马戛尔尼使团抵达天津时,直隶总督府对面白河岸边,这座装饰华丽戏台上原汁原味的中国戏剧,给他们留下的记忆是难以忘怀的。


跑码头的江湖郎中。

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是各色走江湖、跑码头者聚散之地,这处道旁路口不知从何时起聚集了一群跑码头的江湖郎中,正在上演着他们的拿手好戏。看着画面上他们夸张的表演姿态,我们的耳边似乎都能听见他们带着外埠口音的吆喝叫卖之声。


临清九层高塔。

临清位于山东,是运河岸边有名的城镇。它因河而兴,后又因河而衰。当年临清有座九层高塔,位于河滩平缓的运河岸边,人们在茶余饭后常聚集于此,娱乐消遣。塔的周围活动着各式各样的身影,打把式卖艺的,斗蟋蟀、斗鹌鹑的,也有踢毽子、放风等的。这幅踢毽图画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珠江岸边斗鹌鹑的船工


东昌府卫所的饭摊

当年,由40条船组成的马戛尔尼使团船队,浩浩荡荡,顺这条运河鱼贯而行,继续南下。他们在沿途看到了许多卫所。每个卫所的兵力是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或交通状况成正比的。驻守卫所的并不是正规军,而是地方民兵(绿营兵)。除了维持治安以外,他们还担负着收税和管护水闸以保障水路畅通的职责。当有重要人物经过之时,他们就会换上华丽的装束在岸边列队,并鸣放一种专用的火铳,以示敬意。

南北纵贯的大运河,由于地势高低的落差,一路上建有很多的船闸。水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原理至今也还在应用,著名的长江三峡大坝船闸便属此类。画面上的这种旱闸似乎已经绝迹,给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资料:在堤堰斜坡的两边,是两个巨大的绞盘。绞盘上的绳索与过堤的大船相连,由人力推动的绞盘将船由低水处拉向坝顶,然后让它顺着斜坡滑下。这是一幅繁忙而嘈杂的劳动场景,工人们推动绞盘的号子仿佛正震荡着我们的耳膜,大船入水激起的水浪声,以及近处饭摊上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响成一片。


运河与黄河交汇处

当马戛尔尼使团的船队到达黄河边的时候,他们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河面宽阔,据他们的测量和估算,黄河的流量达每小时41817.6万立方尺,是恒河入海量的1100倍,而河水中挟带的泥沙70天就可在入海口处积起一座一平方英里的小岛。当时黄河夺淮入海,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并不在山东而是在江苏淮安的清江浦。在镇江口,英国人再次看到运河穿越长江的情景:为装卸货物而修建的栈桥伸向长江数百码,岸上店铺林立,商业繁盛。这里高大的石山风景如画,苍松翠柏随风而动。从山上向下眺望,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船只往来如梭,远处是江心洲——金(山)岛。岛上绿树成荫,塔寺林立,以其秀丽的风光曾作为帝王避暑的行宫。镇江口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一个商业集散地,而且还是大运河的要塞。


运河纤夫。

他们通常是赤裸着上身,向前倾斜着身体,使尽全身的力量,蹬踏着河滩上的淤泥,喉咙也随着脚步发出哼哟哼哟的低沉号子,沉重的纤绳深深地嵌入他们被晒成古铜色的皮肤里。当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船队在运河航行时,朝廷就派了上千个纤夫随行,轮流背纤。


杭州雷峰塔。

大运河的终点是杭州。马戛尔尼使团的人们在他们作品中对杭州极力赞美,因此欧洲人至少英国人,很早就知道雷峰塔。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雷峰塔是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但我们从这幅画面上可以看得出来,给英国人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这座黄色石头砌成的五层宝塔,而是雷峰塔周围树林、丘陵与山谷间那数以千计的坟茔。这里充满了肃穆、阴郁和悲凉的气氛。


北京的西直门。

18世纪末的时候,英国人曾经这样评论过这座帝国的京城:这里的街道从来没有安静过,居民们精力旺盛地辛勤工作着,街道两侧布满密集的店铺,门前挂着招揽生意的旗幌。偶尔有办喜事和办丧事的队伍碰到一起,狂欢声和哭嚎声交织,让拥挤的街道越发地显得热闹。早已荡然无存的北京城墙,在当年英国人的眼中实在扁得有些可怕。他们很认真地描绘了它的形象,仔细丈量了相关的数据:城墙由石头和砖砌成,外侧是一斜面,内侧成一直角,中间用沙土填满。城外有一条护城河,20英尺宽,30英尺深。城墙之上建有城楼,每个九层楼高,并设有炮眼。城墙上还设有无数用来射箭的枪眼,60码间隔又有一炮眼。它北部的内城居住着达官显贵,平民百姓则居住在南部的外城。


长城内外。

长城,因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没有提到这个“伟大的墙”,曾经让许多西方人对马可波罗及其游汜记的可信性产生怀疑。当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北京以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对长城作了仔细的丈量,西方人也第一次对如雷贯耳的长城有了真正精确的了解:城墙的中间是泥土,两边护壁由石头砌成,顶端平地上铺砌着方砖。从墙根到顶端平地有20英尺高,顶端平地之上有5英尺高的护墙,护墙顶厚1英尺6英寸,从枪眼到雉堞高2英尺,枪眼从里到外的宽度2英尺,枪眼高1英尺,枪眼与枪眼间的距离9英尺……


承德“小布达拉宫”。

从古北口越过长城,马戛尔尼使团前往承德谒见乾隆皇帝。承德城外这座风格和特点与中国其他庙宇迥异的建筑,给他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这是口外最宽敞、最华丽、最著名的寺庙。坐落于蜿蜒山脉之中的庙宇,呈现出一派令人赏心悦目的壮丽景色:金色大殿位于整个建筑的正中,殿外游廊四通八达。大殿之内,四周环绕着金制栏杆的三个华丽祭台,供奉着巨大的佛像。神龛中有一盏长明灯,象征着生命的永恒。


南京城外。

南京因为是前朝旧都,在清代也一直受到重视,居有特殊的地位。欧洲人也很早就知道南京的大名,而且在他们的印象中南京的名字是与这座宝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7世纪初期,曾在南京居住多年的西蒙多神父就说过:“它堪与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相媲美。”以后,南京琉璃塔反复出现在来华西方人的著作中,并极尽赞誉之词,甚至认为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最美丽、最豪华的建筑,是南京城的标志。在有关南京的介绍中,如果没有讲琉璃塔是不可想象的。


南京琉璃塔。

这座饱受赞誉的塔就是南京大报恩寺塔。此塔于明朝永乐年间建于南京报恩寺内,整个工程历经19年,耗资达白银2,485,484两。1811年,琉璃塔上半部被雷击毁,两年后修复,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有关这座宝塔的资料数据,中国人现在已经知之甚少了。西方人不仅对该塔有大量详细的图像及文字描述,甚至还留下了宝贵的测量数据。据一名叫博格斯的人测量,这座八角九层的琉璃宝塔高度为258英尺,从底到顶共有198级台阶,由砖垒砌而成,内外墙上均镶嵌着白色琉璃瓦。锥形塔顶包敷着黄铜,上装磨光圆球,球上为铁制塔尖。从塔尖垂下的八道铁链上,悬挂着72只铃铛,加上各层每个角上悬挂的铃铛,全塔共有152只铃铛。塔的外面有128只贝壳灯笼,入夜后它们柔和的灯光令宝塔显得更加美丽迷人。宝塔底层的厅里有12盏琉璃灯,全部点亮,每天耗油超过80磅;每层的檐顶为黄绿两色的琉璃瓦,檐角的琉璃铸件则是红绿相间;每层有绿色琉璃瓦栏杆围护的平台。宝塔有四个门洞。塔内墙壁上刻有大量的佛像。每层有一尊大佛像和400尊小佛像。塔内藏有宝珠和大量佛经及其他供奉物。


虎丘行宫。

风景如画的群山、奢华的府邸花园和衣着美丽的行人,苏州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西方人如醉如痴。吴王阖闾的故事,美丽白虎的传说,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英国人部一一记录在册,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皇帝行宫的后面,陡峭的山峰上建有美丽的七层宝塔,对面悬崖的深谷上有一座拱形桥,结构优雅。清澈的溪水川流不息,峡谷下蜿蜒而上的小路甚至很少照得到阳光。”这段文字,为英国人描绘了一幅想象中的东方天堂。


乍浦古桥。

江南地区的富足与人民的勤劳,经传教士们的介绍在西方也是闻名遐迩。肥沃的土地,勤劳的民众,秀美的水乡,富足的生活,加上极具地方特色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这一切在西方人眼中都是中国文明的典型场景。乍浦镇上这座样式古朴的石砌古桥,虽然在中国谈不上精美,但在西方人的眼中,“整座桥样式宏伟,雕工精巧”,它已经是中国文明的典型符号。


镇海孔庙。

镇海孔庙的正面是三进大门,第一座大门装饰得最为华丽。中国人似乎总是过于谨慎,孔庙也由高高的院墙护卫着。门洞有各种设施及装饰图案。门洞的上层有精致木护栏围绕着的前台。二层共开有六扇门,为硬木雕刻。大门的顶部铺盖着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熠熠金光。由于门楼突出的高度,正午时分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闪光的瓦顶檐上装饰有形态各异的雕刻造型,突起的檐角上还有龙的雕刻。


普陀寺院。

使团的人们认为“舟山群岛中的普陀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寺庙众多,规模宏大,建筑考究而闻名于世”。在这座面积不超过12平方英里的岛上,400多个寺庙中,英国人最感兴趣的是这座门前立有一座巨大的石雕十字架的禅院。他们说,这是清朝初年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受到欢迎的证据。据说这座普陀主刹是用南京明宫殿的黄瓦铺顶,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数里以外都可以看到。


珠江要塞---大黄喾炮台。

这是广州城外珠江下游一个面积只有一英亩的小岛。岛上有座炮台。炮台上有座四层高的塔,四周建有花岗岩的围墙,墙上有炮眼,墙顶上有垛口。哨兵站在塔楼之上可了望远处来敌。尽管画作只有黑白两色,然而经过雕刻师的精雕细刻,西边将要落山的太阳,彩霞满天的余晖,光线、层次被表现得是那么淋漓尽致。

来源:凯迪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