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3年12月14日讯】(记者穆笑晨综合报导)妈妈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满意地环视四周。孩子要和妈妈一起玩,妈妈:“等一下,我还没倒垃圾。”孩子:“我长大了给妈妈买个大房子。”妈妈心里美滋滋:“每天操劳没白费呀,培养了一个孝顺孩子。”妈妈问:“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喜欢玩,喜欢打扫房子呀!我要给你买个特别大的房子让你打扫。”妈妈哭笑不得。
您因为热爱整洁的环境而打扫,小孩子不一定理解。您希望孩子长大了些,也一样打扫房间。不过很遗憾,很多孩子需要这方面的教养。有些家长事事操心,孩子就会养成惰性,随时向家长求援,有些孩子快40岁了,还要继续求援。不妨趁著放假,孩子有时间,参考下面的建议,培养孩子打扫房间,避免家长将来因过度操劳被催老、难以放手被啃老。何况一屋不扫,何以安天下?
1、每周清扫制度
每周为孩子安排一次清扫活动,绝对是一种上策!孩子需要完成下列任务:收拾杂物、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整理床铺、用吸尘器清洁房间等。
另外,您最好把清扫时间固定下来。在这个时间里,孩子要把房间收拾妥当,等待您的检查和验收。只有得到了您的许可,他们才可以外出玩耍,或做其它事情。
不少家长尝试过每周清扫制度。他们在检查工作时,有时会与孩子发生争吵。什么原因呢?标准不同。孩子觉得可以了,家长却嗤之以鼻。如果从一开始,家长就确立验收标准,就可避免不愉快。
2、“垃圾袋”方案
“垃圾袋”方案是家长们很多年以来,最喜欢运用的方法之一。它的操作极为简单:首先,您要尽可能敦促孩子不要在家里乱放他们的东西;接下来,下达命令:每天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之前,他们的东西,必须从家里的公共区域“消失”。 换句话说,孩子得及时把东西转移到自己的卧室。假设每天晚上8点整,是清理好一切物品的“法定”时间。8点钟以后,孩子如果没有把东西取走,就要遭到 “洗劫”。 您不动声色,既不抱怨,也不说教,把它们集中起来,放进一个很大的垃圾袋(或容器里)。次日傍晚6点钟之前,这些“战利品”由您保管。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孩子无法使用这些物品。您很快就会看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在那个固定的时刻到来之前,孩子们就会跑来跑去,争取抢在您的前面“拯救”他们的“宝贝”。
有些家长向孩子发出威胁:没有收拾走的东西,将被全部扔掉。这种威胁有问题,不建议家长使用,原因如下:如果家长说到做到,把孩子的东西扔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还没有为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呢!如果家长只是说说罢了,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连带其它的话,他也不再当真,得不偿失。
3、关门不看法
孩子的房间是否干净,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您不住在里面,何必自寻烦恼呢?何不让孩子把房门关上,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或许您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可这种置之不理的姿态,有时的确卓有成效。当然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天生懒散,还是有某种能力缺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