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涟:“天然气预购”的背后是什么?

 2013-04-02 12: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最近,因4月份天然气涨价的传闻在中国不胫而走,全国多地出现市民排长龙集中购买天然气的现象,各地都出现了一次预购2000-3000立方米的用户。我已经在微博上指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很“聪明“的将生活必需品变成了期权交易,等于发行了一次1至10年期的债券。

 

这一敛财新术反映中国各地政府陷入极度的资金饥渴,中央是否继续开动印钞机来缓解资金饥渴,则关系到当政者是否继续以往的发展道路:透支中国未来实现当前的政府稳定。

企业新招敛财后面的政府身影

国内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多从两方面着眼:一、这是中国公众被持续的通胀折磨多年后的必然反应,每年的收入增速远远低于物价上涨速度。因此,一旦有日常消费品涨价的传闻,人们立刻闻风而动,预先抢购以减少预期损失。二、信息不透明,社会公众缺乏对政府的信任。一旦有涨价传闻,公众宁可信其有。

但是,从这次将天然气变成期权交易的新鲜买卖看,我看到的是被国内评论忽视的重要信息,即企业(或者企业背后的地方政府)在想方设法敛钱。为家庭用户提供最长十年期的期货式预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通过企业向公众发行1至10年期的债券,既起到募集资金之效,还巧妙地让公众“自觉”踊跃认购。

这一“高招”让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花样翻新的敛钱方式黯然失色。其“失色”之处在于政府其他种类的敛钱方式总带有强迫成分,政府虽然最后总能将钱拿到手里,但社会各方的抱怨声不绝于耳。

近两年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确实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严重影响,各地政府加重了税收稽查力度并努力罗掘非税收入,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向公安和工商等部门下达了2012年的罚款任务额度。自2012年5、6月间开始,中国各地政府除了以各种名义增加企业税收之外,还大量增加交通违规罚款,并以各种名义稽查商铺强行罚款。最有名的事件是沈阳商铺因当地政府以“打假”为名大量罚款,最后导致70%以上商家停业。经济落后的湖南省则另出新招,邵阳市以提成的方式聘千名城管助理(湘潭市称“市容劝导员”),对过路行人罚款。

企业被预征税收透支未来

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企业收取“预征税”,让企业“今年先把明年的税征收了”,这说明该地区地方财政已开始“寅吃卯粮”。国内媒体报道,许多地区税务机关存在预征企业所得税情况,一般提前预征了6个月,安徽省2013年5月应收的税,于2012年11月就已经强迫企业预缴。浙江更是个大量预征企业税的省份。据中国钢协透露,钢铁企业去年遭遇寒冬,但还被企业所在地政府强行预收税款。2012年中钢协80家会员企业应缴税款899.64亿元,实缴980.18亿元,超缴税额80.54亿元,超缴率约9%。

向企业预征税收的背后是多地税收增速大幅下滑。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截至2013年1月10日,已有至少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披露了2012年全年国税或地税的税收数据,其中内蒙古、宁夏的2012年税收增幅较2011年的下滑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辽宁、山东、安徽的下滑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谁都明白,在企业经营还未发生时就向企业预征税款,等于抽走企业的血液,透支企业的未来,无异于杀鸡取蛋,为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禁止。但各地政府却无法停住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因为政府要“活”下去,而且官员们还不想降低“活”的水平。

没有政府巨额投入,就没有新城镇化

地方政府财政如此吃紧,中国当局为什么不让它们通过别的途径敛财?比如让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该说,不是不能,而是中国的货币超发及经济高度泡沫化,使整个经济危若累卵。地方债务与银行过度超发货币,成了中国经济的两大堰塞湖。

2013年3月28日消息,中国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希望能够制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这高达11万亿的地方债务有多沉重?只要与去年税收总收入对比就知道:2012年中国税收总收入完成10.06万亿元。只要想想这税收总收入是依靠巧立名目多方罗掘甚至预征,以及“房地产收入平稳增长”构成,就知道在企业效益全面下滑的2013年,企业税收增加不大可能,征收房地产税即将变成现实。

可预期的是,中国政府最后还不得不延续最近几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早就严重超发,今年1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一篇“中国货币严重超发,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该文指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该文还进一步指出,自2009年全球陷入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3年两会后,周小川留任行长,说明中南海决策层在多方考量中国经济形势后,知道除了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外无路可走。今后5至10年内的经济发展国策已经定为“新城镇化”,这是一个需要天量资金方能撬动的“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各地纷纷出现债务到期、投资放缓、投资冲动等矛盾现象,国务院的措施也呈极为矛盾的状态。一方面,11万亿的巨额债务无法偿还,一些地方债务问题非常严重,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账。另一方面,20多个省市将2013年的投资增幅目标定在20%以上,依然将投资做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了缓解地方财政饥渴,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3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数量为2009年地方债发行以来最高。

政府的资金饥渴,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拚命收费,最后都会以各种方式摊到老百姓头上。天然气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些“聪明”的地方政府就将主意打到它的头上,等于变相发了一次债券。尝到甜头后,地方政府会照此类推,将很多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水、电等全部变成“期货交易”,通过互联网放风促成百姓自愿购买。

中国经济高度泡沫化是不争的事实,说得直白一点,“泡沫经济”的实质是通过透支未来实现当前的增长。中国的环境已经被严重透支,不安全的食品、受污染的水和空气都是例子。今后透支的已经是社会稳定。中国政府现在陷入两难选择:如果泡沫消失,政府就会不稳定;如果泡沫继续,社会就会不稳定。

在政府稳定与社会稳定之间,北京会做什么选择,几乎不问可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