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发布的2月新增贷款为6200亿元,较之1月份回落明显。应该说,虽然这一数据较之近几年的宽松信贷环境,稍显回落幅度过大,但与货币环境的正常化比较而言,6200亿元的月底新增贷款依然不低——因为以此计算的全年新增贷款,依然高达7万亿元,这仍旧可以称之为天量信贷。
而就今年全年来看,伴随着城镇化浪潮的袭来,新一届地方政府上任伊始,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势必会大量上马,单月新增贷款五六千亿元估计是少数。各界早就预期全年新增贷款很可能接近9万亿元。
所以,2月份单月新增贷款环比急跌,并不代表货币信贷环境的转向,而是季节性使然。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月份适逢春节,工作日本来较短,而且1月份1万多亿元的信贷增量,已经满足了不少去年底的积压项目的信贷需求。
现在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今年全年新增贷款继续维持高位不可阻遏,但最需防范的这一指标会因政治周期带动,而超出市场预期,再创造历史新高——超过“史上第一高”,2009年的9.59万亿元。
本来,因为长时间的货币超发,只能进一步恶化和扭曲经济结构,贻害转型大计。月度新增贷款规模的稳步回落,恰是中国经济未来数年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作别天量信贷带来的货币急速扩张,再也不能有丝毫犹豫。
但是,中国经济对信贷刺激的依赖,早已经形成了惯性。在融资系统依旧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发展迟缓之际,银行信贷仍然会是主流。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难以解决银行信贷总量扩张的“老问题”情况下,如何能够尽可能完美的保证资金投向结构,实现“钱尽其用”。
如果天量信贷不断,而且大部分投向了国企和地方政府,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的话,那么其最终带来的问题将不仅仅局限于货币供应量的快速扩张,最新的M2余额已经逼近100万亿元,还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面积上升。
实际上,每月5000亿到8000亿的贷款增量,其实并不低。这个时候,若能够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这些资金就能够进入到真正能够带来技术创新和真实财富的企业手里面。因为资金的优化配置才是根本。
在如今中国经济“挤泡沫、调结构”的关键当口,切不可再鼓励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和大国企大央企手里面。货币总量的高速膨胀,未来不良资产的大面积出现,确实不是应有的趋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