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军令状”透露的GDP冲动
近日,中国31个省区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其中24个省区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20个省区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物价涨幅基本控制在5%、4%、3.5%三档。
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将GDP增长目标定为7.5%—8%之间,符合国家预期增长目标外,其它省份的增长目标均大幅高出国标。如果各省份均能完成“经济军令状”,则预示着今年全国GDP增长势头迅猛,与中央的平稳增长精神相悖。
而且,除了北京之外,其它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均为两位数,中西部高出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高出发达地区。很显然,各省份均将GDP高增长目标的实现途径,押注于投资之上。如此一来,难免让人担忧,各地又要重新走回发展老路,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GDP增长,将再次诱发经济泡沫,从而陷入高通胀与低效率的困境中。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三驾马车”,本就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出口受制于外部经济环境不佳,疲软态势短期内无法恢复。至于消费这块,政府消费占比过大,在财税增长放缓之后,压缩政府消费已成必然趋势,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精神,即是一个信号。而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长,则导致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不多,消费总体增速过慢,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
剩下的也就只有投资了。上一轮4万亿投资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至今都未彻底消除掉,但各地仍然未能吸取教训,纷纷推出新的投资规划,总体规模远超08年,被业内戏称为4万亿的2.0版。各省所发布的“经济军令状”,已透露出背后的GDP政绩冲动,而要完成高增长目标,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就是一条捷径。至于钱从何处来、能否顺利实现、负面效应有多大,却统统被抛诸于脑后。
长期以来采取的政府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需要大规模的货币超发支撑,虽然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亦造成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结构失衡、高通胀、环境污染等恶果,已无法再持续下去。
经济发展固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是“质”的增长,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一味的追求GDP高增长目标,就会导致虚胖而不强壮,除了表面上光鲜亮丽,政府获得虚荣之外,老百姓获益非常有限。
而且,财政资金本就有限,用于政府投资的比例过大,意味着要挤压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并非最佳选择。而在时下社会福利制度尚显薄弱之际,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民众的抵御能力很弱,就有可能诱发社会动荡。
因此,政府应放弃旧有的投资拉动型模式,改变GDP政绩观念,由投资性政府转为服务性政府,以民富国强为目标,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为民众构建抵御危机的防火墙。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