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然而,就是这种象征着友谊和和平的千里马,在历史上却曾引起过汉朝与其产国大宛之间的战争。
大宛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位于现在中亚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遥远的古代,来审视这段历史……
一、若隐若现的天马之城
大宛,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城为贵山城。它西北邻康居,西南邻大月氏、大夏,东北临乌孙,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疏勒,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大宛国的原始居民以塞种人为主,属于东伊朗人种。塞种人是公元前4~前2世纪中叶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的居民,是斯基泰人的一支。公元前8~前7世纪,斯基泰人西迁时,塞种人在咸海沿岸滞留下来。后来逐渐东移,公元前2世纪,他们受到大月氏西迁的冲击,其中一部从锡尔河南下,他们在费尔干纳地区建立了大宛国。
另外,在西域还有一个小宛国,国都为圩(xū)零城,距离长安7210里,全国仅有150户,人口只有1050人,兵力则只有200人,属于农耕民族。它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塔里木盆地东南处且末县正南,喀位于拉米兰河北岸一带,比较偏僻。他们与大宛人一样属于塞种人,但与大宛国的统治者和人民并没有直接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以西,首先到达大宛。大宛国王听说汉朝物产丰盈,本想与汉朝交往,却因为中间被匈奴阻隔而未成功。他见到张骞后,非常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国王见张骞允诺报答,心中更为高兴,于是派人给张骞作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虽然大月氏没有答应与汉朝夹攻匈奴,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为以后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张骞画像
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
张骞回到汉朝后,向汉武帝描述大宛的情况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靠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汉武帝是一个崇尚武力的皇帝,在西汉时期,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的马匹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当汉武帝听张骞说大宛盛产良马的消息时,非常高兴,他决定引进这种良马。没想到,他的想法却引起了一场战争。
二、“汗血宝马”之战
据《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东汉汗血宝马青铜器。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当然,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6千羽林军,发各郡国囚徒恶少年共2万人开始了远征大宛的战争,由于出发前正值秋收,关东发生罕见的大蝗灾。集结到敦煌的大军没有充足的给养就踏上了征程。至于军粮,就沿途向西域各国筹集。有拒绝交粮的,一律视为大宛盟国,破其城,灭其族。李广利率兵到达大宛边界的时候,已经是初冬时节。由于水土不服,粮食缺乏,一路跋涉大漠荒滩,饿死,病死,被沙漠吞没的不计其数,2万大军损失了一大半,马匹也伤亡殆尽。第一次围困大宛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在大宛军队的反击下,汉军往东方溃败,大宛骑兵一路追杀,汉军尸横遍野。最后只余李广利等几百人逃回了敦煌。
汉武帝闻报后,大怒,他派出使者把守在玉门关,传令道:“军队有敢进人关的,斩首。”李广利闻令恐惧,不敢入玉门关,只得驻扎在敦煌。汉武帝令桑弘羊负责军需,调集20万军队出征西域,同时,调用十万匹军马,十万头牛和骆驼运输物资,还有五十万只羊作为随军的肉食运往敦煌。这次出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未走前次经楼兰的老路,而是绕道盐泽以北,抵达了轮台国。并将拒不供给军需的轮台国屠城,城内能够被带走的粮食细软,全为汉军所得,其余房屋财产被付之一炬。轮台从历史上消失了。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
轮台被汉军夷平的消息在西域国家中不径而走,沿途各个国家无不恐惧。对汉军需要的粮食和饮水,更是主动供给。在汉朝军队的威逼下,大宛的王公贵族们首先坚持不住,他们秘密派人联络李广利,表示愿意献出天马。李广利则明确要求:天马不仅要献出来,大宛国王和郁成国王也必须被处死。第二天,这两人就被叛变的大臣们绑缚到了汉营。汉军在大宛城下将两位国王斩首,向大宛索取了粮食,立亲近汉朝的昧蔡为大宛新国王,然后带上挑选出来的几千大宛马,踏上返乡的路途。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剩汗血马1000多匹。
这次战争使得汉朝的威望达到了新的至高点。西域诸国几十年中不敢妄动。后来班超出使西域,仅带几个人、几匹马就能降伏一个国家,甚至汉朝的使节可以随时废立其国君,调发几国军队攻打敌对国,没有一个国家敢不遵从。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到最后还是消失了。不过事隔几千年后,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汗血宝马”,却成为了与古代大宛所在国乌兹别克斯坦不远的另一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友谊的见证。
选自《绝版古国:神秘消失的古王国》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