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们喜欢讨论一个深沉的话题,那就是深度问题,凡事都有一个深度。
比如说,财富的深度,一个国家还是人民,共同在财富上有深度,还是有些有深度,有些深度不够?
比如说爱情,是双方的爱都有深度,还是一方有,一方浅?
还有,简单点,旅游的深度,到底什么是深,什么是浅?这让我想起一件久远的往事,一次我带孩子去北京动物园游览,看到从远出进京来的一家三代,他们掩饰不住自己对这个亚洲最大的动物园的喜爱,奶奶抱着孙女,要在一个熊猫的大型雕塑前合影,而这个漂亮的熊猫雕塑,实际上只是城市文化设计理念下的一个垃圾筒,而且,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洞口处肮脏的垃圾污渍,为什么要在这里合影呢?又臭又脏,很显然,她们没有认出这是一个垃圾筒,如果有人告知她们,她们还会继续坚持合影吗,答案不言而喻,他们认知力不足,不知道是垃圾桶,另外他们不是行为艺术家,没有必要和垃圾筒合影说明艺术的普及性。
我借以上这个例子,也只是想说明,凡是都有一个深度,而深度讨论,必须先讨论主人公对象,以及这个对象对某件事情的深度认知程度。
啰嗦了这么多,现在才开始接近正题,这里要谈的是,幸福的深度是什么?这个泛泛而谈的话题,如果泛泛而谈就太难了,谈不出什么深度问题来,有资格谈幸福的深度问题的人,像我这等,八成得了神经病。可我不能不谈,因为感受到了幸福,不是深度的,这里指的是对儿童节的感受。
提到多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孩子还在幼儿园,那天,出乎家长的意料,园长亲自为孩子们一人颁发一个冰糕,告诉大家过儿童节了,女儿不知什么是儿童节,对这个日子的最初认知是从味觉开始,儿童节有冰糕吃。
年年儿童节,年年品尝着美食买玩具,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如果幸福的深度仅仅如此。
几天前,我在搜狐新浪网上看到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发起的为贫困儿童捐双鞋的公益活动,起初不太当真,当我看清楚捐赠目的地包括云南的腾冲等地,我再一次仔细查看资料,千真万确,很多孩子的确在视频里光着脚行走,我才知道原来这是真实的赤裸裸的贫穷,没有鞋穿的孩子如果穿上鞋,会跑得更快,运动得更好,完完全全和乌干达的孩子一样有着同样的眼神和渴望。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某个先进国家的亲善大使为非洲儿童发起公益捐助,捐助一双运动鞋,让孩子运动得更好,当时,我还谈论到这种行为,对中国不太适合,误以为我们的孩子早不会打赤脚了,看来,我错了,犯错误的原因,是不了解真实,这和把垃圾筒当摄影美景的人没有区别,对接触对象没有深度认识。
许多年前,穷人家的姑娘对美的追求是二尺红头绳,这也是幸福的一部分,基于物质基础的贫乏,二尺红头绳诠释了穷人家的孩子对幸福的认知和追求。时代早就不同了,我们今天的儿童,对幸福的认知和追求是什么?
不要告诉我不知道。
我看到新闻里说,有的留守儿童对幸福儿童节的蛋糕非常感动,这个新闻让我也非常感动,另外,领导也慰问了儿童节的儿童,更是让我感动,还有各种各样的儿童节活动,唱歌跳舞送玩具,买礼物采摘美食和许愿-----
我想回到童年,许愿,让儿童节的幸福多一些,除了看得见的那些物质幸福,当然,让这些幸福再深度一些,精神些,因为类似对二尺红头绳的物质追求,源于对幸福的认知度太浅。这和对垃圾筒雕像认识一样,太肤浅,太表面化。
希望孩子们不要赤足不知冷暖,对蛋糕不要渴望不知滋味,目前儿童节的幸福有些是不公平的,不深层的和要感恩戴德的。
能不能公平点?深层点?不要只是吃蛋糕穿球鞋之类?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要戴什么政治枷锁,还要感恩领导慰问,领导慰问当饭吃还是当球踢?耍猴人不知谁是猴?政治秀不知谁秀谁?一个贪官的钱不知可以买多少双鞋?吃多少个蛋糕?
贪官是老鼠,可一个老鼠害一锅汤,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哪点做秀的本领,还是去查查自家后院又出了几个贪官?又着了几次火?要避免做秀,就要拿点政治家的真本事出来,也不想想,现在还是做秀的年代吗?高看了媒体太低估老百姓的智商了吧。
让孩子过一个健康而人格不扭曲的儿童节,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在健全的社会制度下,让孩子远离贫穷,疾病,孤独和过早的家庭负担,以及各种社会的不平等因素,远离政治秀的污染和食物的污染,能够自由而平等地生活和为理想而努力,这样的儿童节,相信正直和不正直的人都喜欢。
你能告诉我,儿童节只是儿童的节日吗?只是吃吃喝喝玩玩开心秀秀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