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送礼不知“羞” (图)

 2012-01-31 15: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人送礼不知“羞” 实为进献之意

在我国古代,“羞”不是“害羞”“羞耻”“难为情”之意,它是“进献”的意思,即给鬼神以及王公贵族送礼称为“羞”。所以我说,“古人送礼不知羞”。

《说文解字》曰:“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这点,我们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中更能看得明白,“羞”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它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左边是一只羊,右边是一只手,意思是人用手拿着羊去进献食物。小篆把甲骨文金文线条化了,字也变成了上下结构,可还能看出“羞”的“会意”之意。到了楷书阶段,“羊”下的“又(手)”讹变成了“丑”,“羞”字用手持羊的“会意”之形就荡然无存了。但“羞”仍是“进献”之意。《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周礼·宰夫》:“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笾人》:“共其笾荐羞之实。”注:“荐羞皆进也。”这里的“羞”都是“进献”的意思。由于“羞”是“进献”美味佳肴的意思,所以古时候“羞”也可直接代表美味佳肴。李白《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这里的“羞”就是玉盘盛的美味佳肴。

也许是“羞”字有个“丑”的缘故,不知何时人们把“进献”礼物当作了“丑”,感到了“羞”,于是给“羞”赋予了新意,让“羞”又有了“羞耻”之感。《礼记·缁人》:“惟口启羞。”《左传·襄公十八年》:“无作神羞。”汉·李陵《答苏武书》:“杀身无益,适足增羞。”这里的“羞”就不是“进献”之意,而是“羞耻”的意思了。

既然“羞”有了“羞耻”“难为情”之意,那总得有一个重新代表美味佳肴的字为我所用吧,于是人们又在“羞”字上加了个“食”字旁,这便有了专门代表“美味佳肴”的“馐”字了。从此“羞”字就与“美味”“进献”彻底决裂,摆脱了关系,专门表示“羞愧”“羞耻”之意了。

来源: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