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已经浮出水面,一些地方政府为资金慌不择路。
有三则新闻可以反映出地方财政的窘况。郑州市取缔停车位,按照郑州市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从11月10日起至本月底,将逐步分3个阶段取消12条主干道、郑东新区所有道路和市区所有单行道的停车位,禁停时间为7时至21时。目前郑州市区车辆大约有85万辆,停车场共有2563个,停车位139066个,按照“畅通工程”一等评价标准缺口约20万个。按照《郑州晚报》的报道,警方在东区每天开出300张罚单治乱停。
南方的柳州,从2010年6月开始,进城费按驻留时间征收。以“48小时”为一个单位。外地车通行一次的有效期,在柳州是72小时,此后每驻留超过48小时,必须再交一次通行费,不足48小时的,按48小时计算。
而在长三角的湖州织里镇,镇政府对小微企业严加管理,其一是加强对工厂的消防检测,其二是税务局开始对加工厂严格征税,不管加工厂门面多大、人数多少,统一规定按缝纫机台数征收,此前一台一年300元,最近涨到600元,民间俗称“机头税”。
上述行为被冠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整治交通,建立安全的社会环境;按小时征收进城费为还贷合理合法;规范发展地方产业,提升税收水平等。硬币的背面,恐怕是地方政府为财政收入已经慌不择路,整治税收的直接效果是增加收入而危害社会:按小时征收进城费增加通行、物流成本,一刀切式取消停车位能否治堵暂且不论,有关方面的罚单收入大大增加则是明显收益。获取的小利以分割市场、增加市场成本为代价,粗暴撕毁此前协议,沉重打击当地小微企业与玷污政府信用,是典型的竭泽而渔。
如果对上述行为不加以制止,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地方政府的各种敛财行为将变本加厉。他们不惜撕毁协议,不惜破坏统一的大市场,最终中国花巨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反而助推中国制造高成本,是个强烈的讽刺。
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地方政府为小利而忘大利的怪异行为层出不穷,这并非危言耸听。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政府负有偿还和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总计是9.05万亿元,占84.4%,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66万亿元,占15.6%,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80%是由政府负有偿还、担保责任,总计是3.95万亿元左右。地方融资平台是本轮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举债主体,占比约50%。由于2011年、2012年将有大量贷款到期,这两年地方政府还本压力最大。地方政府贷款中,54%的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到2015年期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本付息期。
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假设地方债务增速为每年13%,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地方支出-还本付息),2012年后逐步增大。即使能够以低息借新还旧,部分资金缺口可由银行新增信贷进行弥补,2012年将出现1.18万亿元资金缺口,2012年、2013年是债务负担最沉重的。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缺口,政府实行了税收改革,如推出资源税、营业税并入增值税试点、房产税试点、自行发行地方债试点等。从2010年6月1日开始,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实施,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即按照应纳税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乘以规定的比例税率计征。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资源税收入为35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8亿元,增幅为44.8%。广东、上海等四地试行自行发行地方债300亿元不到,与地方所欠债务相比不过九牛一毛,并且地方债三分之一用于保障住房建设,无法缓解迫在眉睫的债务偿还风险。
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毛贼手段,无法解决债务风险,更无法弥补资金紧缩之后的半拉子工程成本。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有三,开源、节流以及出售资产。最好的办法是把项目出售给民资,或者将地方国资部分出售给企业,而后由政府退出利益链条,以守夜人的身份出面监管,无疑是盘活资产、防止烂尾的最好办法。
一些地方建设过于激进,显示这些地方平台企业无法控制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地方投融资平台由政府主导,变成企业家主导,而将公共财政纳入公众监管体系,如此才能纲举目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叶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