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艾萨克辛格为小孩写的故事中,有一则是“以为自己是狗的猫与以为自己是猫的狗”。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农夫名叫史奇班,他住在乡下,家中成员有太太玛丽安娜、三个女儿、一只狗、一只猫。猫的名字是若德,狗的名字叫布雷克。
由于家中没有别的动物,因此布雷克只认识若德,而若德也只认识布雷克。布雷克以为自己是一只会汪汪叫的猫,而若德以为自己是只会喵喵叫的狗。
有一天,卖杂货的商人来到史奇班的家,把带来的丝巾、珍珠等饰物摆在客厅,玛丽安娜和三个女孩都很喜欢那些东西,史奇班却独独看上一面镜子。可惜镜子很贵,史奇班买不起,杂货商人看他那么喜欢,就说:“反正我每个月都会来,你就先留下这面镜子,你每个月付我五块钱;你付不起的时候,我就收回镜子,怎么样?”
史奇班留下镜子以后,一家人渐渐发现他们以前不知道的事:玛丽安娜发现自己的门牙缝隙太宽,她竟然不知道自己何时掉了一颗门牙!大女儿发现自己的鼻子是朝天鼻,鼻孔向上,像狮子狗那样,她不喜欢;二女儿发现自己的下巴太长;三女儿发现自己脸上好多雀斑;史奇班则发现自己的嘴唇又大又厚。他们都不喜欢照镜子时看见的缺点。
最生气、最受不了的是布雷克与若德。布雷克在镜子里看见一只凶巴巴的动物,布雷克愤怒的对着镜子吐口水。猫与狗因此打了起来,互相抓呀咬哇,双方都流血了。农夫只好将它们隔开,布雷克住外面,若德留在屋子里。
史奇班想了又想,觉得镜子不好,杂货商再来时,便把镜子还给他。原先付的五块钱则用来买拖鞋、毛巾。从此,史奇班家又恢复了平静,布雷克与若德也和平相处。
村庄的长老听到史奇班的镜子事件,特地到他们家拜访。长老告诉史奇班一家人,镜子只能照见身体表面;而人的真实样貌,要在心甘情愿帮助亲人、朋友与邻居时才看得见。周遭的人是我们的镜子,能照见一个人的真实样貌。
儿童哲学家马修斯讲这个故事给一群小学生听,并且一起讨论。小学生认为,镜子是很神奇的东西,他们都看过刘易斯.卡洛尔的《镜中奇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也玩过书中提到的游戏。马修斯则想起他曾经在妈妈梳妆台的大镜子前,拿一面小镜子,镜子对镜子,中间摆个东西,镜中的影像一下子变得好多,算也算不清,让人觉得晕眩。
小孩如果有机会玩这个镜对镜的照见游戏,一定很开心!而且多半会数不清镜中的影像,而有晕眩的感觉。
那群小学生也讨论到村庄长老提到的道理——我们周遭的亲戚、朋友与邻居都是我们心灵的镜子。
我们的社交常常是由不同的小团体组成。我们在团体中会看到霸凌的、爱现的、装酷的人……,我们也会像史奇班的家人和猫、狗一样,对自己所看到的不满意,说不定也难以平静的与自己相处。
以别人为镜子,我们称之为“社会”,有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马修斯的女儿曾经和马修斯讨论。她说,她的每一群朋友都“照见”她不同的面貌,每一个群体都反映出其它群体没有见到的部分。有时候她不免要问自己:“我真的是这样吗?”“那真的是我吗?”“在那些不同的印象中,有大家都同意的部分吗?”“如果有,要怎么样才能‘照见’呢?”
这是多么深远的“照镜子讨论与反省”啊!我想,如果大家一起照镜子,并安排机会讨论、沉思,会是个很好的实验。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镜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