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早的足球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组图)

 2011-10-01 15: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世界杯的声浪已经渐渐减弱,激烈的厮杀和炫目的球星始终是过去的一个月最热闹的话题,虽然相隔4年才能享受全世界一起欢腾的盛宴,但现代足球所聚合的观赏性、竞技性和娱乐性已经成为大众文化,成为世俗生活最具精神性的一部分。在繁华的背后,有一项古老的中国体育运动已然落寞于历史的尘埃当中,那就是蹴鞠。遥想当年,西汉帝国以球锻志,演练孔武之师;北宋王朝无球不欢,蹴鞠既是街头游戏也是宫廷娱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不可阻挡的刚性沦丧,衰落的轨迹与封建王朝的命运深深联系,这才有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疾呼,意在挽救积弱的民族。所以,蹴鞠对今天的我们,不仅是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予以纪念的历史挽歌,更是回望和前行的文化忧思。

蹴,即踢;鞠,是指古时的一种皮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这是《辞海》对这项古老运动的解释。

关于蹴鞠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中。公元前三世纪早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为了共同抵抗秦军,他来到齐国,在他对齐宣王口吐莲花的游说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提到的蹋鞠也就是蹴鞠。

至于“蹴鞠”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太仓公是汉文帝时期生活在临淄的名医,叫做淳于意。司马迁收录了25篇被淳于意称为“诊籍”的病例,在其中的一篇病例中,淳于意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记录下了一位病人因不遵医嘱而导致死亡的全过程。这位病人名叫项处,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位足球迷,同时也是第一位因迷恋足球而丧生的球迷。当时,项处生活在现今的青岛一代,由于患病来到临淄求医。淳于意诊断项处,嘱咐他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否则会吐血身亡,但是项处不听吩咐,仍然外出蹴鞠,结果出现了冒冷汗、吐血等症状。淳于意料定,项处不可能活到第二天傍晚,果然到第二天傍晚,项处就死了。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有明确史料可查的、为足球而死的第一案例。这篇文章不仅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位足球迷,而且还第一次使用了“蹴鞠”这个名称。从此以后,2000年来,中国古代的这项运动,就一直被称为“蹴鞠”。


东汉石像上的蹴鞠运动

第一个高峰:汉代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部主任崔乐泉称,蹴鞠在汉代是非常兴盛的,上自皇帝,下至老百姓,从一般妇女儿童一直到部队士兵,都喜欢这项运动,所以这项运动在汉代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贩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当时在皇宫及长安城内,还设有专门的“鞠城”,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足球场。大约2000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名叫李尤的东汉人为一座鞠城的完工题写了一篇铭文,叫做《鞠城铭》,这篇铭文为后世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竞技规则:“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短短6句48字,就汉代蹴鞠的比赛场地、比赛人数、运动特点等,向千年后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信息。

据临淄足球博物馆馆长马国庆称,“圆鞠方墙”即球是圆的,城是方的,因为汉代人崇尚天圆地方的自然观念;“法月衡对,二六相当”,是因为汉代人崇尚自然,自然规律中一年有12个月,所以场上队员有12名,双方各6名队员;“建长立平”则表示当时已经有裁判,裁判要秉公执法,不应该阿私、偏袒任何一方,这说明当时汉代蹴鞠设有专门的裁判,有专门的规章制度。

汉代蹴鞠队员进行的是一种激烈的、直接对抗性的比赛,一方如果想获得进攻的机会就必须摆脱对方,而摆脱对方时可以有推摔动作,想躲避推摔就要快速奔跑,有点像打仗一样。把球踢到“鞠室”当中就算是赢了,双方分别计分,最后看哪一方得分多为胜。当时的球门叫做“鞠室”,紧靠着墙呈半月形状。鞠城当中设立鞠室,并且设观礼台。现代足球场中同样有贵宾席,与现代的足球比赛非常相像。

如此看来,汉代的蹴鞠运动比较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足球,不同的是,上场的每队人数只有6人,而且还允许推摔这种现代属于犯规的动作。这种对抗激烈的蹴鞠运动在当时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勇敢、耐劳的精神。因此,在汉代,蹴鞠也是一种很好的军事训练手段。

马国庆介绍:“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的时候,就让士兵训练蹴鞠,锻炼他们的意志,保持他们的体力和战斗力。汉武帝家中也养有鞠客,就是蹴鞠运动员。汉武帝除了在宫中观看蹴鞠,也到鞠城当中观看蹴鞠,另外,还跟匈奴俘虏比赛过蹴鞠,他自己本身就非常喜爱这项运动。”


女子蹴鞠

女子蹴鞠的出现 

汉代时候,女子蹴鞠开始出现。在众多出土的汉画像石图案中,就有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挥舞长袖,脚踢足球,姿态潇洒,旁边还有乐器伴奏的场面。

唐代女子蹴球运动就更加盛行了,宫廷内的女子也热衷于此,教坊司还设有蹴鞠“内人”。史载,唐太宗、玄宗均喜欢观看宫廷女子的蹴鞠运动。当时蹴鞠的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即设置球门)。球又分左右朋(即左右两队),以角胜负”。唐代女子有种种公开的娱乐体育活动,诸如踢键子、蹴球、荡秋千等。唐代的女子蹴球,亦称“滚弄”。唐人有《内人踢球赋》载述,当时女子踢起球来,“雷声婉转,进退有据”“球不离足,足不离球”“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球、人与技艺等描写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那时女子蹴球是一种没有球门和激烈对抗的“白打”踢法,即以踢各种灵巧的花样动作取胜,因为是表演性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蹴鞠舞。唐代已将“鞠”的制作改进为充气的球,这样就可以踢得很高了。

唐宋:第二个高峰

唐朝与宋朝的皇帝大都喜爱蹴鞠这项运动,皇帝带动宫廷、宫廷延伸贵族、贵族影响民间,蹴鞠的发展在唐宋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不过,汉代时那种激烈的直接对抗的形式在这时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宋太宗蹴鞠图》 

根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都酷爱蹴鞠。元代画家钱选所作的《宋太宗蹴鞠图》就描绘了赵匡胤、赵匡义和大臣们,在公务繁忙之时,忙里偷闲一起蹴鞠的情景。此外,在唐宋时期,女子蹴鞠更加盛行,这一时期,蹴鞠也更加平民化,成为儿童的重要娱乐方式。

据国家体育总局学术部主任崔乐泉介绍,唐代还开始出现了标准的球门,球门上面有风流眼,以队员踢过风流眼,不落地为胜。球门是在中间的,两边人员的站立,有哪些人,每个人员的名称也都有了规定。

汉代时那种两队直接对抗的比赛在这时演变成了间接对抗的形式,场上蹴鞠队员的角色和职责都非常分明。对阵的双方分列球门两侧,在球不着地的情况下,看哪一方度风流眼多,多的一方得的筹数(局)就多。这种间接蹴鞠的形式激烈程度减少了,它强调技巧性,更加趋向于表演的性质。除了这种间接蹴鞠的形式之外,唐宋时期,一种自娱自乐的白打蹴鞠也开始盛行。《水浒传》里的高俅高太尉众人皆知,而他就是一位白打蹴鞠的高手,因为球技高超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从而官运亨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足球史上最著名的球星了。


高俅

这种白打蹴鞠,主要是以踢花样为主,在唐宋以及唐宋以后都非常流行,既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分班比赛,因没有球门和场地的限制,所以流传最广,是我国古代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项运动之一。白打蹴鞠强调踢球的花样和动作,蹴鞠者可以用肩、胸、背、头、腰、腹、膝以及小腿、脚面、脚尖、脚跟等部位进行控球,宋朝人还给一些蹴鞠动作取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叶底摘桃”“玉佛顶珠”“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等。就像今天的足球明星是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在宋代,蹴鞠行当也涌现了大量的知名人物。《武林旧事》里记载,当时皇宫宴会上的踢球名手有苏述、孟宣、张俊等;在市井小巷里踢球的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个受宋徽宗宠爱的高俅。

宋代是蹴鞠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蹴鞠行业组织“齐云社”和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

齐云社又叫圆社,类似于今天的中国足协,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专业组织。齐云社是对外的正式名称,圆社则是自己人之间亲切的称呼,在当时还流传着“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的说法。齐云社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山岳正赛”就是齐云社组织的,每年举行一次,目的是对蹴鞠艺人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考核。比赛时,通过二人白打蹴鞠的方式确定艺人的技术等级,裁判则由齐云社派人担任。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鞠都是实心的,在皮制的球中间塞满毛发,这种实心鞠弹跳力不大,踢得也不高。到了宋代,鞠的制造工艺最为先进,与以前相比,不仅片数增多了,而且缝制方法也发生了改变,球壳表面不露线角,采取内缝的方法,也就是缝好后再翻转过来。

宋代是手工业和商业都较为发达的时代,由于蹴鞠已经进入了商业机制,因此还出现了许多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

宋代是蹴鞠运动发展的最后一个盛世,“齐云社”的出现和“山岳正赛”的举行,都促进了这项运动更加繁荣,不过在这个盛世之后伴随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衰落。

•元代开始走向衰落 

习惯于马上项目的蒙古统治者对汉民族的蹴鞠实施了打压,虽然蹴鞠在民间仍然十分流行,但却逐渐变成了一种纯娱乐化的活动。到了明朝,蹴鞠更成为女子取悦男子的手段,与赌博淫乐联系在了一起。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下令严禁军人蹴鞠。在这之后,清代的满族一统江山,爱好骑射的满族统治者又对蹴鞠实行了禁止和改造,乾隆皇帝就明令禁止蹴鞠活动。与此同时,作为白打蹴鞠的代替形式,踢毽子运动的兴起,则从另一个方面消解了蹴鞠的影响力。清代的蹴球也称“踢石球”,取代了蹴鞠,但也只是在满、蒙古、回等民族中较为流行。蹴鞠这项古老的运动就这样渐渐陨落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