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打工子弟学校临窘境 资源分配问题浮现(图)

 2011-09-03 22: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哪里能够容下孩子们的书桌

【看中国记者穆一然综合报导】北京6月中旬以来陆续关停了24所打工子弟学校,让打工子弟择校难的现状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高干子弟的权利择校愈演愈烈。教育不公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来自四川的陈女士一家在暑假得知朝阳区育才学校将被关停的消息后,陷入了焦虑之中。她的儿子乐乐(化名)在这所学校上二年级。为了孩子的将来,陈女士不得不考虑提前回老家生活。陈女士向《京华时报》记者表示,不想再尝试让乐乐去北京公办学校上学。“哪个家长不想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可是进得去吗?”她说,自己两年前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备齐了所需的“五证”,但最后还是没有公立学校接收,不得已让乐乐上了打工子弟学校。

《京华时报》报导,这种打工子弟进入公立学校难的遭遇,不止是陈女士一家。北京市各小学已经开学,来京打工者尹女士和7岁的孩子芳芳还在焦急的等待中。芳芳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了入学所需的“七证”( 户口簿、暂住证、孩子无人看管证明、住房租赁合同、务工证明、防疫证、转学证),并在8月29日通过了丰台区教委的审核,但至今仍没收到入学通知。尹女士在2日去教委查询无果后,无奈地表示:“实在不行就把孩子‘扔’那里(打工子弟学校)吧,总不能孩子该上学了却老待在家里呀。”

据统计,8月29日仅在丰台区就有200多名孩子遭遇“七证”门槛,不少学生因证件不全而不能登记。

与打工子弟的遭遇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干部子弟对教育优质资源的占有。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表示:“在很大程度上,上好学校已经成为家长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竞争。”《南方周末》一记者的调查表示,一位退休领导人几年前为了孙女上学,曾拜访北京多所中学,最终选定了八中。

官员后代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也不仅限于公立学校,许多有创新教育理念的私立学校、中外合办学校和国际学校也成为新宠。

对于当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原因,教育学者杨东平对《南方周末》表示,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他们对重点学校的支持投资建设肯定不是为了农民工子弟的教育。”“而且,在集中优势资源之后,他们会担心少数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被稀释或降低,从而成为阻碍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力量。”

有分析指出,中国教育不公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合理。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到2004年才达到3.27%,还没有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的4%,远低于世界平均5.1%的水平。教育不公的原因还有教育改革的滞后。一些制度,如教育投资制度、重点(示范)中学制度以及高考招生制度等,还带有计划体制的色彩;也有分析认为,中国体制才是教育不公的罪魁祸首。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