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六原则 轻松养一生

【前言 】

人之生,而长而壮而衰而老。其或疏于调养者,则体弱易病而早衰;反之,其或勤于调养者,必身强少疾而多寿。身体一旦康健,虽届不惑、知命、甚若古稀之年,其动作仍可不衰且性能力如往昔般之雄勇矣! 养生保健之道 

一、顺应四时: 

自然环境多变,人宜顺应之,以免致生百病。不同的季节对人体健康都有其不同程度的影响─春秋气候怡人,容易适应而少病;夏日高温,易受暑热之侵;冬日冷冽,时见寒气致病。中医认为,四时皆有不正之气,要谨而避之。 进食;如不辨而盲目滥补,非但不能去病强身,反使病情加重。曾有一肺肾阴虚之慢性咽喉炎患者,服食补养肺脾阳虚气虚之黄耆大枣汤,除致症状加重外,更出现头晕胸闷之症;因此,须先谘询医生而后服食,才能达到进补养生的目的。 

二、节制饮食: 

日常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偏嗜偏食或忍饥不食。五味宜均衡,多取清淡之品;又脏腑有病,宜五味养之。

三、调和心性:

 情绪的变化,能影响脏腑的功能,如喜伤心、怒伤肝也,且生活压力,可导致精神疾患;故《内经》提倡"恬淡虚无,闲少欲。

四、谨慎起居: 

 生活有规律,劳动勿过极。要活就要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蛊",但需"形劳而不倦",因为过劳则易致病,中医有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站伤骨、久行伤筋。

五、崇尚吐纳: 

吐纳导引(气功)是中国独创的养生法,即集中意志力,透过细、缓、绵、长的深度换息方式,让体内各组织细胞充分呼吸,进而达到强身防病之目的。所以《内经》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六、补养脾肾: 

人体老化,会首先反应在免疫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的衰退上。中医的脾,包括胃、肠、胰(G.E.P.)内分泌系统以及迷走神经的功能;而中医的肾,除指肾脏之外,还包括肾上腺及性荷尔蒙分泌的功能;因此,一旦出现“脾气弱”或“肾气衰”的证候,诸如神疲身倦、腰膝酸软、肢寒怕冷、性欲减退、食少腹胀或大便稀软等症状,即表示开始或已经老化,宜积极调理,以防早衰之降临。中医补养肾脾的经验方,首选“还少丹”,此丹由山药、牛膝、茯苓、杜仲、远志、红枣、楮实子、五味子、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石菖蒲、熟地黄、枸杞子等药组成,功能滋阴固肾及健脾补气;临床用于治疗肾脾两虚引起的腰膝疼痛、两脚麻冷、夜尿频多、疲劳倦怠、精力衰退、阳痿不举、头目昏花及记忆力减退等症。一般中老年人皆可食用,亦可当作延年益寿之方药常服。 
 

本文留言

作者中国中医临床医学会理事长 陈志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