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生眼中的美国(图)

一批成长在网络时代“95后”的北京中学生,趁着暑假来美国访学、游玩。在走访美国的两周时间中,他们看到了许多与自己印象中的美国不同的东西。虽然这些中学生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但不影响他们热情地发表游美观感。此次北京中学生在美国走马观花,对美国的印象难免不够全面,可童言童语却往往是最真实的。


虽然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均是以“记者”身份来访的,
可实际上他们仍是一群稚气未泯的孩子。侨报实习记者摄

第一印象:好像来到“大农村”

来自北京第十一中学的学生李佳音说,“我对美国的了解主要来自好莱坞大片。来到这里发现与大片中不同的是,除了纽约的曼哈顿,其他区域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遍地让人觉得乡土气息浓厚。这样的布局很适合居住,但是少了北京随处可见的小卖部,逛街很不方便。”这是这位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匆匆走过了美国15个城市后所作的总结。

前不久,来自北京的200余名中学生抵达了洛杉矶,他们是来参加洛杉矶好莱坞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的。这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可各个身怀绝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于乐器。此次来美旅行,这些中学生都体验了真实的美国,可美国留给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却各不相同。

同样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北京大都市的冯星瀚,一路上更多注意的是人。他说:“美国人都特热情,看我们年纪小,就给我们特别多照顾。另外还特开放包容,各个种族、人群的人都能和谐共处,这是独立日那天首都华盛顿留给我们的印象。”

最深印象:城管没中国的厉害

在说起美国人的高素质时,同学们开始滔滔不绝。

“他们特别自觉自律,停车场根本没有管理人员,停车时使用收费码表,每个人都能自己缴费。”

“美国人非常讲诚信,我们在这里遇到过很多次拾金不昧的事情了。我们有同学就在洛杉矶市中心掉了相机,被工作人员捡到后立刻就归还了,让他喜出望外。在环球影城一片漆黑的天幕电影放映后,管理人员也捡到很多落下的东西物归原主。”

“美国人极其讲究秩序。司机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堵车的现象十分罕见,和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游乐场里,没有人穿梭插队,排队效率很高。”

“但是美国城管没中国厉害。在纽约他们看到很多路边摊都不管,这在中国早就强制带走了。”

“总的来看,美国的法律更细更健全,这样带来犯罪的事件较少。中国的法律相较之下就显得很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大。我觉得美国人的自由是对法律的完全理解和执行上的。”

看同龄人:自信得无可救药

就在几天前,这些北京的200余位学生和洛杉矶青年基督教会(YMCA)活动中心的十几名学生进行了交流。这次短暂的互动,让北京的中学生们有诸多感慨。

“他们相当自由开放,当时我们围着大圈子笔直坐好,他们在小圈子内坐得歪歪斜斜。但是在双方问问题的环节头头是道,他们抢着举手问我们这些中国中学生问题,但是我们只有老师要求的时候我们才提问。说来惭愧,我们小学时候就没举手的习惯了,到了中学,除非老师说不举手就罚站,不然不会无缘无故地提问的。”虽然这只是一个北京中学生讲述的感受,可它很真实,说出了北京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的不同。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北京的中学生补充说,“他们也很自信,明明在和我们的篮球赛中落后很多了,还敢突敢抢,特别是敢投三分球,处理球从来不犹犹豫豫,好像当时领先的是他们,不是我们。”

在中国中学生游美行程中,到美国的名校参观是一大热点。在看过美国校园后,来自北京的一位学生说,“他们的校园不像我们这样一栋栋大楼很生硬,而更像是现代化的庄园。从参观常春藤名校的经验来看,美国学生很崇尚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访美收获:胆大了、成熟了

此次来美的200名中学生,均是以“小记者”的身份来访的。他们曾走访在美国大型的媒体机构,接受了一些基本的职业训练。虽然时间很短,可却使同学们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这批来自北京的中学生觉得,这些经历,让他们成熟许多。

张笑睿说,“来美之前我性格内向,但在这里的环境迫使你主动开口交流,现在我对和外国人说话毫不惧怕了。如果说刚踏上美国土地时还存在各种不适应,现在对这里的一切也都已经习以为常。”

临别之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对美国的不舍与向往。他们每个人都已将各自的记忆浓缩成每日的文稿和图片,多年之后,也许这些将构成他们学业与事业的无尽财富。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