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化讲堂】“伊河”、“龙门”话石窟(上)(组图)

——中华传统文化大系列之点睛传统(12)

 2011-07-23 01: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龙门石窟远景

提起“华夏”和“中国”,这两个词是我们每位炎黄子孙在襁褓时期经常听到的词汇。然而它们其实都出自于中州大地的古都洛阳!

“华夏”,一词起源于远古时代伊河流域(今洛阳一带)的夏人;而“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天下之中”的雒邑(古洛阳的称呼)一带。

洛阳城经过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虽然有的朝代只是把它当作都城一小段时间,可是那里毕竟留下了王者之风范。可见洛阳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既然,它做过很多王朝的都城,那么它也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几度近毁。那么我们今日就到伊水之畔的龙门,去看看有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称的“龙门石窟”。

一、石窟概况

“伊水”源自河南栾川,经嵩县、伊川,经洛阳入黄河,因其上游曾经是商朝宰相伊尹的出生地而得名“伊水”。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一次来狩猎曾说:“此非龙门乎,自古何不建都于此?”后来他下令在此建都。“龙”出洛阳天阙为门。“龙门”一此也因此而来。后来唐朝的白居易曾说:“落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杜甫也曾留下“龙门”一诗。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13公里。是中国著名四大(大同云岗、敦煌和重庆大足石刻、龙门)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开凿于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前十年(公元483年)之际。东山和西山(中间被伊水分开)现有洞窟:2345个,造像约10万余尊。碑记2840余块。至今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奉先寺全景

其中奉先寺洞窟为最大的洞窟,也是整个洞窟最辉煌的洞窟。它是唐高宗为唐太宗追福而于公元672年建造的至公元675年年底完工。前后用三年零九个月。在这里可以看到,九尊雕像一字排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两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的人。主佛像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其中仅头高4米,耳长近2米,是龙门石窟最高大的佛像。


龙门·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被塑造成:嘴角含着笑意,似向人们传达着智慧与慈悲的心境,而他朝下俯视的目光,恰恰与礼佛者的目光相接,令人敬而不惧,十分的可亲。而那种完全是超然于物外的洒脱足以让人们在尘世中充满各种忧苦的心得到无限的慰籍。然而,当我们在今日拜谒这个龙门石窟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从心底悄然升起: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折头断肢的塑像。有的是经过这一千多年的自然变化而出现的改变;有的却是人为的,是有些黑心人把这些佛像的当作值钱的古物而有意盗走的。

依据1996年的《洛阳市志.龙门石窟志》对被凿流失的石窟造像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现在能寻到踪迹的就有64件。其中北魏时代24件、隋代一件、唐代39件都是石窟鼎盛时代的作品。这些都流落到美国日本和其他欧洲一些国家。

那日,我看一些人在后来东山石窟“观景台”(隔着伊河可以看到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的上(新修的)巨大莲花图案上拍照,和那些从全国以至世界各地涌到这里来的人们与四周那洞窟中那些残缺不全佛的造像相比,心中真是有些喜忧参半。

此时一位导游带着一群人路过这里,他一边介绍石窟的历史和现状,一边说:“为什么中共的很多当政者都来过这里,唯独老毛没来过?就是因为当时老毛被称作‘红太阳’,而这里叫洛阳(落阳),老毛就是怕到这里不吉利,而没有来。”“看来老毛所倡导的无神论都是给别人听的,而他自己还是蛮‘迷信’的。”人群中一位年轻人小声嘟囔说。

那么我们就从传统角度来聊聊起初人们造佛像的初衷和期盼。

点击与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