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通胀形势严峻 加息周期远未止?

作者:郭茹  2011-05-20 12: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收紧的砝码不断加重,但通胀压力仍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缓解之势。未来中国通胀形势将如何演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又将如何变化?

在昨晚刚刚举行的2011陆家嘴论坛上,多数专家人士都认为,由于通胀压力可能持续存在,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仍不能有所放松,未来价格工具应该发挥比数量工具更多的作用,加息的周期远没有结束。

中国的通胀问题,今天说是非常严峻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说,通胀是受货币量影响的,2009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大量地投放货币,广义货币增加了一倍,这是导致当前通胀压力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从未来10年来看,劳动力、资源、环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都变成了限制条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而通胀率则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例如5%的水平,相应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也要提高,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是偏低的。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指出,未来中国将进行经济结构的深刻意义上的调整,必然伴随着相对价格体系的重新确立和调整,总体上价格水平要上行。

“结构要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比较高。毕竟过去十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只有1.9%,未来十年通货膨胀率肯定不是这个水平。”王庆说,从这个意义来说,经过这次的加息周期之后形成的名义利率水平很可能是未来名义利率区间的低点。

王庆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通货膨胀绝对水平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如果通货膨胀率的绝对水平大家都预期每年5%的增长,经济一定非常平稳。从短期来说,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管理好通胀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过渡的过程,如何稳定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管理通胀的工具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为了抑制通胀,自去年以来,我国央行已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相比之下,监管层更习惯于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

对此,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加息滞后,中国造成了事实上的“利率双轨制”,主要表现为民间借贷利率远远高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这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他表示,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过冷和经济过热的时候并不需要对称使用,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央行应更多地使用价格工具,而不是数量工具,应该在短期目标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到均衡。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指出,理论上价格工具应该更多地使用。但由于我国汇率灵活性不足,资本账户盈余导致流动性过剩。如果国内央行完全依靠价格工具,可能造成流动性压力过大,国际收支压力过大。

他认为,目前面临的通胀问题仍然很大,短期内货币政策还是要维持偏紧的态势,以巩固过去的调控效果。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正面因素,包括政策调控对于总需求有所遏制,全球价格调整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不会再大幅度上升,另外内在货币投放的过度刺激也在减缓等。

此外,彭文生还指出,未来应增加汇率弹性。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而是可以选择在经济向好、通胀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人民币可以升值快一点,反之,在经济放缓、通胀压力减轻的时候,人民币可以放缓升值,甚至出现贬值。

对于中长期的通胀形势,彭文生相对乐观。他指出,中国的潜在增长因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而减缓,但未来5~10年中国人口结构仍是生产者多于消费者的格局,这样一个相对充裕的经济意味着通胀态势会趋于温和,但不排除周期性的上下波动。他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资产价格泡沫,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政策层面应考虑继续消化市场上的泡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