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贝
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2.鲈鱼
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
3.桑椹
俗称桑果。性寒,味甘,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清·王孟英还说:“桑椹滋肝肾,充血液,健步履。”故肾虚之人,尤其是肾阴不足者,食之最宜。
4.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
5.栗子
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曾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明·李时珍亦曾记载:“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6.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7.粟米
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8.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
9.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10.羊骨
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
11.猪肾
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12.淡菜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男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