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近年来在分析中国银行业方面树立了极好的口碑,这主要是因为惠誉驻北京首席银行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的敏锐分析。她是2009年首批预言中资银行逐渐将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监管松散的信托公司、以规避政府设置的贷款上限的观察人士之一。去年12月,她和同事发表了一份报告,估计中资银行利用信托和其他工具规避政府制定的2010年新增贷款人民币7.5万亿元(合1.14万亿美元)的限额,多发放了人民币三万亿元贷款而没有计在资产负债表中。
上个月,中国央行实际上验证了朱夏莲的分析。中国央行说,实施已久的新增银行贷款措施没能控制住实际信贷流动,银行业去年新增贷款约人民币11.5万亿元。因此,当有报导周二援引惠誉另一位分析师的话,说中国有60%的几率在2013年前遭遇一场银行危机时,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关注。朱夏莲的分析指出了中国银行体系的严重缺陷,不过周二报导的预言却使惠誉成了中国厄运预言领域的查诺斯(Jim Chanos)。(译者注:查诺斯曾预言中国泡沫将破裂。)
这位分析师就是惠誉驻伦敦高级主管福克斯(Richard Fox)。他对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说,惠誉认为,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中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将有出现窟窿的危险。
他的这一令人震惊的评估是根据“宏观审慎风险监测”(Macro-Prudential Risk Monitor)做出的。MPI是惠誉2005年开发出来的一种预测潜在银行危机的分析监测系统。惠誉用一个基于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增速的公式计算出 MPI,并根据MPI得分将国家银行体系分为三类,其中MPI 1是风险最小的,MPI 3是风险最大的。
据彭博报导,惠誉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就将中国归为MPI 3一类。不过当时基本没有人注意到。彭博说在3月4日电话采访了福克斯。
据惠誉说,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如果被评为MPI 3,有60%的几率在三年之内经历一场银行危机。因此,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几率在2013年年中之前经历一场银行危机。
惠誉根据对过去近40次银行危机的调查做出了上述论断。惠誉说,信贷、资产价格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异常迅速增长,这些加在一起,是对一个国家金融业厄运临头的可靠预警信号。
有一些国家虽然被归为MPI 3一类,却并没有发生银行危机,也就摆脱了MPI 3的帽子。过去三年中就有巴西、法国、丹麦和新西兰。另一方面,据彭博的采访,MPI 3对包括爱尔兰和冰岛在内的国家的不幸预言成真了。
福克斯周二接受《华尔街日报》电邮采访时说,我们会看过去危机发生前的指标和条件;MPI 3表明中国出现了这些指标和条件;过去的证据表明,中国有60%的机率会在三年内发生危机。
如果中国银行业真的在未来28个月内发生危机,那么惠誉的预测将会获得有先见之明的美名──尽管这对世界经济来说会是坏消息。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密切关注中国银行体系的专家中,几乎没人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包括那些赞同中国2009年以来的贷款热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新增不良贷款、人们有朝一日不得不正视这些不良贷款的那些人。
惠誉评估的消息显然触怒了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中国经济学家陆挺(Ting Lu),他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猛烈抨击了惠誉这一60%机率的评估。他写道,保持谨慎是一回事,夸大风险是另外一回事。
惠誉发言人拒绝就这句话置评。
中国的贷款增长确实令人担忧。银行业的未偿人民币贷款额在过去两年就增长了一半以上。几乎无法想象这种信贷狂潮不会出现严重错误。的确,监管者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也一直在努力确保银行拥有足够的抵押品用于担保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平台的贷款,地方政府被认为是最令人担忧的借款者。
尽管如此,对于像中国何时发生金融危机一样不确定的事情,给它加上一个数字概率是有些不切实际,特别是,如果这个数字是基于适用于全球不同经济体的一刀切评估模式的话。
根据惠誉的这一评估模式,警报拉响之前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私有领域实际信贷增长必须连续两年超过15%。房价必须每年上涨5%以上,实际有效汇率(即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按贸易加权计算的汇率指标)必须在同一个两年内每年升值4%以上。最后,资产价格需要在这个两年内每年增长17%以上。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中国已经达到了信贷和房价的条件,但2006年至2007年股市出现泡沫,人民币升值从2008年开始减缓。
中国政府远谈不上是无所不能,但它确实有减缓或推迟危机的强大能力,特别是由于中国政府是银行的最终所有者,同时也是银行大多数重要借款者的所有者。考虑到中国领导层十年一换的状况(本次换届将于明年秋天开始,持续到2013年初),掩盖经济问题将具有重大的政治必要性。银行体系显现出大裂缝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惠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