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来的残缺的佛像。
考古现场。
“这是宁波首次发现戒坛、塔林,对于研究宁波历史断代、地名考证、宁波地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昨日,宁波市文保所考古专家向记者发布在闹市区莲桥街发现的重大考古成果。
600平方米贯穿唐宋元明清
专家告诉记者:“莲桥街地块位于宁波老城区的东南隅,东靠小沙泥街住宅小区,南至灵桥路,西临开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是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风貌协调区。”
果然,考古人员在这个地块刚挖掘了600平方米,就发现许多历史遗存,记录了完整系统的文物信息。专家介绍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留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有唐代水井、宋元河道、明清排水沟渠,还有部分生活瓷器,主要是唐宋时期的越窑清瓷,不过这里一直是城市中心地带,发现这些遗迹在意料之中。”
铭文砖记录建造戒坛者
不过,最令专家兴奋的却是一块方形砖。这块有纪年的铭文砖发现地在原五台开元寺遗址,约在地下1.5米处,只见砖长宽各30厘米,厚4.5厘米,正中有一长方形剔地框,内刻直排五行阳文,共计61字:“光同乡孝义管仲夏里寺基下保弟子张惟晟妻苏八娘男口守明孙子四十四三同舍钱两戒坛地面两层……福寿庄严净土绍圣五年二月记”。
专家向记者解读了这块铭文:“铭文大意是告诉这个戒坛是何时何人捐赠所造。其中,这里向我们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首先是时间信息,绍圣五年是在北宋期间,也就是公元1098年。同时,‘光同乡’三字对于我们地名考证很有帮助,根据宋代的行政机制及文献记载,这是现在鄞州区洞桥镇的程家村。此外我们还确定捐赠人张惟晟,此人捐款造了两层戒坛。”
“戒台在宁波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考古意义重大。”专家进一步分析说,五台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曾屡毁屡建,在这里的遗址发现了戒坛,可以推测当时的盛况。“戒坛是僧人受戒的坛台,不是所有寺庙都能建戒坛的,五台开元寺必然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与等级。”
天封塔边发现塔林
令专家惊喜的是,考古专家还在该地块内距天封塔南边50米处的塔影巷又有重大发现。“大家在电影《少林寺》中都看过塔林吧,这次我们在天封塔边也发现了塔林。”专家在这里挖掘出了4座塔基,残高1.3米,宽度1.2米左右,用块石垒砌,“刚开始大家都有点疑惑,这个有点像桥梁桥墩,又有点像房屋基柱,但是最后都被否定,大家推测这个应该是塔林,而且在宁波地区是第一次发现。其中一座残基中央有一长方形石穴,怀疑是安放僧侣遗骸的灵塔。”
“《四明谈助》中有有关天封塔院的记载,建造于天封塔后,大约在宋朝时期。但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相关的遗存,这次发现就得到了印证。”专家说。更令专家确证的是,同时在这里出土的还有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建筑构件和佛像残件。“有菊花纹瓦当,铜瓦、佛手、陶瓷的佛像,这些都是殿堂建筑,不会用于民用中。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出土的文物都呈火烧痕迹,与史书记载天封塔院毁于一场大火的记载一致。”
专家表示:“这些佛教遗物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宁波地区佛教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
莲桥街地处宁波中心城区天封塔南及旧时日湖的西南侧。日湖湮没之前,有荷叶田田、古塔倒影婆娑的美景。《鄞县通志》中有记载:“莲桥街,旧名采莲桥下,横河头。”
“莲桥”街名的起源是因为街的西端有座采莲桥,位置就在如今莲桥街与解放路相连接的地方。与莲桥街相互通连的众多小巷,巷名都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和诗意:塔影巷、塔前街、莲香巷等。
在唐宋时期,这里宗教文化盛行。除去现在已经看不到的天封寺、鲁班殿、五台寺,至今还保留有“一塔两寺”(天封塔、延庆寺、观宗讲寺)。“两寺”更因为是佛教天台宗的中心道场而闻名海内外。历史上,许多来自日本、朝鲜的高僧不惜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取经论道。
该地段以日湖文化为大背景,以唐宋时期“一塔两寺”(天封塔、延庆寺、观宗讲寺)宗教文化遗存为核心,拥有一大批明清以来格局与风貌完整的望族宅第与街巷,留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如宋代的理宗皇帝曾就学湖上;四明望族袁氏家族世居南湖;著名学者胡三省寓居袁家30年,注释《资治通鉴》并窖藏于袁家,使珍籍得以留存。在老城区所有现存历史地段中,其规模和质量仅次于天一阁周边中营巷重点保护区,位列第二,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莲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