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來的殘缺的佛像。
考古現場。
「這是寧波首次發現戒壇、塔林,對於研究寧波歷史斷代、地名考證、寧波地區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例證。」昨日,寧波市文保所考古專家向記者發布在鬧市區蓮橋街發現的重大考古成果。
600平方米貫穿唐宋元明清
專家告訴記者:「蓮橋街地塊位於寧波老城區的東南隅,東靠小沙泥街住宅小區,南至靈橋路,西臨開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是寧波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極為重要的歷史遺存和文化風貌協調區。」
果然,考古人員在這個地塊剛挖掘了600平方米,就發現許多歷史遺存,記錄了完整系統的文物信息。專家介紹說:「我們在這裡發現了留存下許多重要的歷史遺蹟,有唐代水井、宋元河道、明清排水溝渠,還有部分生活瓷器,主要是唐宋時期的越窯清瓷,不過這裡一直是城市中心地帶,發現這些遺蹟在意料之中。」
銘文磚記錄建造戒壇者
不過,最令專家興奮的卻是一塊方形磚。這塊有紀年的銘文磚發現地在原五臺開元寺遺址,約在地下1.5米處,只見磚長寬各30厘米,厚4.5厘米,正中有一長方形剔地框,內刻直排五行陽文,共計61字:「光同鄉孝義管仲夏裡寺基下保弟子張惟晟妻蘇八娘男口守明孫子四十四三同舍錢兩戒壇地面兩層……福壽莊嚴淨土紹聖五年二月記」。
專家向記者解讀了這塊銘文:「銘文大意是告訴這個戒壇是何時何人捐贈所造。其中,這裡向我們透露出三個重要信息。首先是時間信息,紹聖五年是在北宋期間,也就是公元1098年。同時,‘光同鄉’三字對於我們地名考證很有幫助,根據宋代的行政機制及文獻記載,這是現在鄞州區洞橋鎮的程家村。此外我們還確定捐贈人張惟晟,此人捐款造了兩層戒壇。」
「戒臺在寧波地區尚屬首次發現,考古意義重大。」專家進一步分析說,五臺開元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曾屢毀屢建,在這裡的遺址發現了戒壇,可以推測當時的盛況。「戒壇是僧人受戒的壇臺,不是所有寺廟都能建戒壇的,五臺開元寺必然達到了相當的規模與等級。」
天封塔邊發現塔林
令專家驚喜的是,考古專家還在該地塊內距天封塔南邊50米處的塔影巷又有重大發現。「大家在電影《少林寺》中都看過塔林吧,這次我們在天封塔邊也發現了塔林。」專家在這裡挖掘出了4座塔基,殘高1.3米,寬度1.2米左右,用塊石壘砌,「剛開始大家都有點疑惑,這個有點像橋樑橋墩,又有點像房屋基柱,但是最後都被否定,大家推測這個應該是塔林,而且在寧波地區是第一次發現。其中一座殘基中央有一長方形石穴,懷疑是安放僧侶遺骸的靈塔。」
「《四明談助》中有有關天封塔院的記載,建造於天封塔後,大約在宋朝時期。但是,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發現相關的遺存,這次發現就得到了印證。」專家說。更令專家確證的是,同時在這裡出土的還有與佛教文化相關的建築構件和佛像殘件。「有菊花紋瓦當,銅瓦、佛手、陶瓷的佛像,這些都是殿堂建築,不會用於民用中。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出土的文物都呈火燒痕跡,與史書記載天封塔院毀於一場大火的記載一致。」
專家表示:「這些佛教遺物的發現,對於研究北宋時期寧波地區佛教的發展以及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例證。」
蓮橋街地處寧波中心城區天封塔南及舊時日湖的西南側。日湖湮沒之前,有荷葉田田、古塔倒影婆娑的美景。《鄞縣通志》中有記載:「蓮橋街,舊名採蓮橋下,橫河頭。」
「蓮橋」街名的起源是因為街的西端有座採蓮橋,位置就在如今蓮橋街與解放路相連接的地方。與蓮橋街相互通連的眾多小巷,巷名都富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和詩意:塔影巷、塔前街、蓮香巷等。
在唐宋時期,這裡宗教文化盛行。除去現在已經看不到的天封寺、魯班殿、五臺寺,至今還保留有「一塔兩寺」(天封塔、延慶寺、觀宗講寺)。「兩寺」更因為是佛教天臺宗的中心道場而聞名海內外。歷史上,許多來自日本、朝鮮的高僧不惜遠涉重洋,來到這裡取經論道。
該地段以日湖文化為大背景,以唐宋時期「一塔兩寺」(天封塔、延慶寺、觀宗講寺)宗教文化遺存為核心,擁有一大批明清以來格局與風貌完整的望族宅第與街巷,留存下許多重要的歷史信息。如宋代的理宗皇帝曾就學湖上;四明望族袁氏家族世居南湖;著名學者胡三省寓居袁家30年,註釋《資治通鑒》並窖藏於袁家,使珍籍得以留存。在老城區所有現存歷史地段中,其規模和質量僅次於天一閣周邊中營巷重點保護區,位列第二,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蓮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