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拿地潮”背后的房地产市场信号

7月份前后,一度平淡的我国土地市场开始活跃,在各地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央企再一次成为主角而引人注目。据7月12日出版的《华夏时报》报道,近期,一些央企频频出现在各地的土地拍卖会上,并且纷纷掷出巨额资金将拍卖土地卷入囊中。6月29日,中国铁建以近13亿元的价格拿下广州芳村高尔夫球场两块地。7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中铁建地产和华侨城地产又分别以40亿元和37亿元的总价拿下多块土地。首开股份、招商地产等老牌央字头房企在这一波新起的“拿地潮”中也都有所行动。

在房地产新政推出之初,由于在各地的土地拍卖市场上一些央企一马当先,频频创造“地王”纪录,央企被视为缺乏社会责任的一个典型而受到了舆论的激烈批评,国资委还为此作出了非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决定。虽然以房地产业务为主营的央企仍然停留在这个市场,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它们的“大手笔”也已有所收敛。现在,房地产央企在短时间里如此步调一致地出现在各地的土地拍卖市场上,其透露出的市场信号是十分明显的。

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推出几个月来,市场陷入了僵滞状态,最为明显的是成交量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容易理解的,调控后市场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房价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需要观望,因此双方都并不着急。但是面对市场交投的清冷,房地产市场中有一个利益主体却开始有点着急了,这就是地方政府。很显然,当地方政府仍然对“土地财政”有巨大的依赖的时候,土地拍卖的流拍使地方财政受到了潜在的威胁。《华夏时报》的报道说,此次央企之所以会积极拿地,是国资委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在各自的领域加速扩张,这与先前国资委要求央企“不能拿地王”的表态已经截然不同。

媒体的报道有多少真实性,自然可以待考,因为事实上国资委的办公大楼并不是玻璃墙壁,国资委周围也没有“狗仔队”出没,因此它约见央企高管是如何为媒体得知,值得怀疑,国资委可以轻而易举地否认这一行为。但是,通过土地拍卖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我们却可以对正在调控之中的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有一个大致的评估。虽然“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房地产市场最为纠结的问题显然并不在这个市场本身,而是地方政府事实上已经在这个市场中成为利益一方,并且在政府权力的保障下可以超越于市场将这种利益实现最大化,再严厉的调控政策,只要在这方面没有触动,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彻底改变市场的现有格局。

尽管在本轮市场调控中,政府已多次表示要加大土地供应来调控房价,但这其实为地方政府在“招拍挂”制度之下得到更为可观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依据,而一旦出现大面积的流拍,无疑使地方政府的这一如意算盘落空了,因此,政府需要财大气粗的央企再次出手,通过对各地土地拍卖的支持来保证地方的财政收入。当然,以高价拿到土地的央企,它们不是市场上的“活雷锋”,必然要通过市场的开发来实现盈利,那么,未来的房价走向会如何,也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了。

央企再度出手拿地,表面上看是央企缺乏社会责任,它为此背负了沉重的社会批评。但是,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房地产市场依然是推动我国GDP上升的一个重要支点,地方政府需要它,很显然,当央企再一次在土地拍卖市场上频繁出现,并且以高价拿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这个市场的调控差不多已经走到头了。

本文留言

作者周俊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