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吃火锅容易吃出那三种病:
第一种:口腔病
热腾腾的火锅中的美味一夹起来便直往嘴里送,烫得舌头发麻额头发汗大呼过瘾,并美其名曰:“一热当三鲜”。事实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
川味火锅:患有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溃疡病、皮肤病、痔疮、肛裂和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者以及属于“热体质”者、孕妇等忌食。
海鲜火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患者,对海鲜过敏者忌食。
羊肉火锅:“热体质”、素有痰火、感冒初期、服用泻药、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肝脏疾病及疮疖患者忌食。菌类火锅:
对菌类过敏者,痛风、慢性胃炎患者忌食。
第二种:胃肠病
为追求鲜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这样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潜藏于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会随食物吞入胃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且,由于火锅吃起来热气腾腾,很多人喜欢边吃边喝冷饮或啤酒,忽冷忽热,对胃黏膜极为不利,极易造成胃肠疾病。若是麻辣火锅,对胃肠的杀伤力就更大了。火锅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着迅速通过胃、小肠等,严重刺激胃肠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胀气,除了容易引发食道炎、胃炎外,腹泻也在所难免。
首先,火锅在使用前应彻底洗刷干净。特别是铜质火锅的铜锈务必要除去,以免发生铜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其次,必须在滚开汤中煮熟煮透。吃火锅多是用生肉、生鱼、生菜边涮边吃。这些食品易被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所污染,所以吃时必须在滚开汤中煮熟煮透,以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从而防止或减少消化道炎症和肠寄生虫病的发生。入口菜肴的温度不要过热。
刚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稍冷一会儿再吃,以免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致使口腔和食道发生溃疡,或对牙龈牙齿产生损害,引起过敏性牙痛。吃火锅的时间不要太长。
长时间坐在那里吃火锅,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火锅汤最好现做现用。
火锅汤不宜反复使用,更不能将残菜汤放在锅中过夜再用,否则久煮的汤中亚硝酸盐(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含量会增加,食后对身体健康有害。
第三种:痛风症
有人喜欢把涮完的火锅汤底当“营养汤”喝光。事实上,火锅的汤大多采用猪、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为佐料,吃多了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另外,火锅汤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其中的成分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肉类、海鲜中所含卟啉物质多溶于汤中,汤中的高浓度卟啉,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风,出现关节痛症状,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
吃火锅时要点一盘红薯:我们都知道肉类食品是酸性食物,而红薯则是碱性食物,两者进入胃中就可以酸碱中和,尽量使我们的体内保持酸碱平衡。
锅中可多放些蔬菜:蔬菜含大量维生素及叶绿素,其性多偏寒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人体维生素不足,还有清凉、解毒、袪火的作用,但蔬菜不要久煮,否则将失去大部分营养价值及清火的功效。
适量放些豆腐:有的豆腐含有石膏,在火锅内适当放入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而且还可以发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可加些白莲:白莲不仅富含多种营养素,也是人体调补的良药。加入的白莲最好不要抽弃莲子心,因为莲子心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要放点生姜:生姜能调味、抗寒,火锅内要放点不去皮的生姜,因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的作用。
酸奶:此外,吃完火锅后可喝些发酵型酸奶,酸奶既可以对胃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又可促进消化。
- 关键字搜索:
- 吃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