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的平型关
用血写的历史并不是谁能篡改的,也不是谁能抹去的。让我们抺去谎言,还原历史的真相,才对得起当年用鲜血堆积成河换回我们锦绣河山的烈士们!
据中共官方史书说自己是抗战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但在14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及中共军队分别参加了哪些重大战役呢?国民党军队参与了淞沪战役、徐州战役、太原战役、武汉战役、长沙战役以及远征军入缅等22次以上的大会战,所谓的大会战都是调动数十万的大军,并付出了惨重的牺牲,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中共拿得上台面的只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那麽真实的“平型关大捷”又是如何呢?
“平型关大捷”夸大其实 仅是伏击200-400多人运送后勤部队
卢沟桥事变后, 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山西, 绥远, 察哈尔)总司令。第13军团军团长兼第15军军长的刘茂恩将军,增援石家庄,后退守雁门关、平型关、阳方口一带。
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民国26年)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且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约十余万,大小战斗数十次,属中等规模战役。而中共所称“平型关大捷”一役,则指该战役间第18集团军第115师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军作战、成功伏击日军辎重队的战斗,为平型关战役中的一段插曲。
“平型关大捷”其实只是国民党军队主导的太原会战的其中一小部分,只不过是歼灭200~400多人的一支运送给养的后勤部队,根本算不上什么战役,战利品也就是食品、大衣之类的东西。当时中共宣称的战果是“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一万余人”,后称为三千余人,继而再缩为一千余人。
刘茂恩将军回忆录《平型关之役始末》 主战场无八路军踪影
据亲自指挥的刘茂恩将军回忆录《平型关之役始末》:“其第五师团(日军板垣征四郎)主力,及临时配属之关东军独立混成第21旅团(日军酒井镐次),共约一 万多人,于1937年9月22日发动攻势,次日上午二时许,约千余人突入平型关,15军正在激战中,忽然右侧翼遭受攻击,十时许、敌已进至恒山东南五十四 里地方,第65师194旅387团截击于隘路内,同时388团由两侧高地,凭依险阻,俯冲夹击,并用火力与逆袭,反复搏斗,迭挫顽敌,正欲予以聚歼之际, 忽有千余之敌由东面向388团左侧背猛扑,在短促时间内,发生四、五次剧烈的肉搏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残敌被迫向团城口、蔡家峪方向溃窜。
“至于18集团军(八路军) 则是协同参加左翼雁门关一带,所以在主战场正面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在敌军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主力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在平型关西三十二里),情况紧急,早已跑开了,林彪部潜藏在关右山区杨镇。9月23、4日,敌军攻来,15军给以严重打击,第二营(张全兴)官兵均受伤;幸第一营(陈宝山)及时增援, 牵制敌军,予以夹击,才把日军打跑。以后林彪获知敌军辎重队400来人,多数徒手,少数步枪,在蔡家峪落后,乃以“以大吓小”的手法乘机出袭,虚晃一下就逃之夭夭。中共为了掩饰他们随便逃走,后来竟夸大宣传什么“平型关大捷”,以欺骗世人,从此便不听中央,到处游来游去,袭击国军,破坏抗战,证明我的顾虑是不错的。”、“平型关大捷”其实是伏击落后在“蔡家峪”辎重日军。
日人“中日战争”一书对平型关战役的记载
日本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一书详实的记载:“驻灵邱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部接到第二十一联队天雨变冷,急需补给的报告,命第二十一联队缁重队(大行李队) 以马五十匹大车七十辆,满载衣服、粮食、弹药,由灵邱西行平型关。”“此一缁重队系由第十二中队第三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率领,有缁重兵十五人,特务兵七十人护卫;……此一时刻,新庄淳所率领之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由矢岛俊彦大尉率领第二中队一百七十六人,自关沟向东出发。…均于25日十时以后,进入第一一五师的埋伏陷阱。……在第六八六团居高临下及第六八七团夹击冲杀下,…至下午二时战斗结束,日军缁重队及随行师团部情报参谋桥本顺正共八十六人,除缁重兵大贺春一被俘外,其余均被当场击毙。”当缁重队受到袭击时,在平型关的日军旅团长三浦急忙派兵救援。
根据这些材料,曾任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谢幼田所著《中共壮大之谜》提到,日本人自己的记载是平型关一役日军伤亡二百多人;另北大历史系教授杨奎松也有详细考证,结论是已被肯定的日军伤亡部分有二百人,推测估计的部分是二三百人。
而九月二十二日, 板垣师团与酒井旅团进犯平型关,正面接战的主力是国军第十五军,双方战况激烈,日军残部向团城口,蔡家峪方向溃逃,八路军在左翼雁门关一带协防, 并无参加作战,八路军是害怕日军的﹐极力避免与日军主力作战﹐把与日军主力作战的重担全部交给了国军。当板垣师团进攻时, 林彪早已率部躲到山区。
彭德怀:平型关伏击战,未俘活日本兵,只缴不到一百条的完整步枪。
另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于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区营级及县级以上干部会议上说:“关于群众游击战,是从平型关战斗之后,更加认识到其重要性。平型关是一次完全的伏击战,是敌人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但是结果我们没有能俘获一个活日本兵,只缴到不上一百条的完整步枪。”(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 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党内秘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
毛泽东指示:红军决不打硬仗,按兵不动
中共党军内盛传八路军参加平型关战斗是违背了中央指示的证据:制止八路军抗日的“五封电报”,毛泽东曾在1937年9月12、16、21日分别致电彭德怀、林彪、彭德怀、朱德、彭德怀及25日第一次致电任弼时、周恩来及第二次周恩来、刘少奇、杨尚昆等一系列指示中,反复强调了我军……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
9月21日,毛泽东得知林彪已率115师开始进入阵地,又给彭德怀发来急电:我军“以创造根据地发展群众为主,而不是以集中兵力打仗为主”,“集中兵力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从此,毛泽东一连几天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发电报,要求打游击,不要打硬仗。
9月24日,国民党的第6集团军给第115师送来“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第115师担任从东南方出击的任务。但是115师师长林彪预判日军进军路线及视察相关地形后,决定不采纳毛泽东五封予以阻止电报意见自行开打,并指挥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东北数十公里处设伏,并分出两部阻援,又采取“避强击弱”的 战法,放过要伏击日军的先头部队。
9月25日蔡家峪伏击战的那一天,毛泽东连发三电,令红军决不打硬仗。第一电发给周恩来:“要告诉全党,今后没有别的任务,唯一的就是开展游击战。”第二电发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现拟请你们将晋东北全部我军暂时按兵不动,隐蔽目标,不去惊动敌人,以便待敌之主力深入至代州保定附近时向北突击,恢复恒山山脉于我手中。”第三电发给周、朱、彭、任:“目前红军不宜过早暴露,尤其不宜派遣战术支队,待敌主力脱离蔚县、涞源、灵丘、广源四县深入到代州保定附近后方空虚时,使用我林师主力全部向北突击。”
毛泽东一再指示“八路军应避开与日军的正面冲突,避实就虚,绕到日军后方去打游击,主要任务是扩充八路军的实力,并在敌人后方建立中共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但是,此时八路军已不能后退,这个节骨眼上后退就属于临阵脱逃性质,那将是军人的奇耻大辱,而且依据民国26年8月24日中华民国战时军律第1、2条分别 为:不奉命令无故放弃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者。死刑。不奉命令临阵退却者。死刑。所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等人有进无退,才与晋军独立第八旅合作,协同完成此役伏击战。
对外宣传“平型关大捷” 对内检讨“吃了亏”及“头脑发热”
毛对朱周彭不听他的指挥愤恨不已,写了《反对自由主义》暗指周恩来等不听他的话。庐山会议时,林彪为平型关作战检讨,说“头脑发热”;彭德怀为百团大战作检讨,说“这一仗是帮了蒋介石的忙”。毛则说:“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时,据李锐的记载,林彪说:“平型关吃了亏,是听了任弼时的话。”按理说平型关战役更重要的推动者是周恩来和朱德,但林彪说此话时,周、朱就坐在林彪面前,他不好意思说他们,所以把责任全推到已经去世的任弼时身上了。
平型关战斗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国民党认为林彪在平型关一役仅战一日,且未依中央指挥切断日军运输线,并未确实达成支持、配合国军一线作战的辅助角色,使敌人援军(日军驻蔚县42联队二个大队)随后又加入战场(林彪的115师26日撤离)。115师仅袭击小股辎重队,对于正与国军血战中的日方主力视而不见,未依国府中央指挥自行脱离战场,之后又违反国民政府军委会规定:“战况之报导不得公布国军番号”。
而当时林彪在得知日军辎重队(补给) 400来人, 多数徒手, 少数步枪, 在蔡家峪落后的情况后,则以115师一万多人的兵力突击此补给队,号称 “大捷”。最后在宣传中则夸大了十倍,变成了“步枪1000余支”;并将日军“多数徒手,少数步枪变为了“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并将伏击400来人说成是第一次大胜利。
据杨得志回忆,115师损失900多人,所以对八路军来讲损失是很大的,因此林彪才会说“平型关吃了亏”。
“平型关大捷”的真相与我们以前所知道的是完全不同的,它似乎更应该叫“蔡家峪伏击战”,它虽是个胜仗,但却是个惨胜,离“大捷”就更是远远称不上了。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揭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